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

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H•弗洛里斯•科恩(H. Floris Cohen),1946年生,荷兰科学史家,曾任莱顿布尔哈夫博物馆馆长(1975-1982),特温特大学科学史教授(1982-2001),2007年起任乌德勒支大学比较科学史教授。其代表作有:《量化音乐:科学革命第一阶段的音乐科学》(Quan tifying Music. The Science of Music at the First Stage of 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1580-1650,1984)、《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The Scientific Revolution. A Historiographical Inquiry,1994)、《世界的重新创造:近代科学是如何产生的》(De herschepping van de wereld. Het ontstaan van de moderne natuurwetenschap verklaard,2007)、《近代科学如何产生:四种文明,一次17世纪的突破》(How Modern Science Came Into the World. Four Civilizations, One 17th Century Breakthrough,2010)等等。

出版者: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荷] H·弗洛里斯·科恩
出品人:
页数:756
译者:张卜天
出版时间:2012-10-1
价格:89.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5773760
丛书系列:科学源流译丛
图书标签:
  • 科学史 
  • 科学哲学 
  • 思想史 
  • 科学 
  • 历史 
  • 科普 
  • 哲学 
  • 张卜天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本书是唯一一部关于科学革命的编史学研究著作,出版后即确立了其经典和权威地位。它如同一部百科全书,系统地考察了自19世纪以来科学史家们关于科学革命的实质和原因的大约60种观点,并对其特点和不足给出了自己的看法。本书不仅涉及如何解释和看待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人的科学成就,而且也涉及 科学革命根植于哪些哲学、宗教、社会土壤,如何永远改变了我们理解自然界的方式,以及为什么科学革命发生在17世纪的西欧而没有发生在古希腊、中国和伊斯兰世界等诸多议题,从而大大有助于我们对近代科学的思想、社会和文化起源的理解。本书是科学革命研究者的必读著作,也可供关心现代世界兴起的读者阅读。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此书的阅读收获部分来自书籍,部分来自书籍之外和译者的交流。其中的一个收获就是内史和外史的区分, 书籍之内,是内史的大传统和外史的多方向,前者是深刻追问的地心探险,后者是无边无际的星际旅行,都给人无限的启发。 内史,在我看来就是思想认知的产生,传承与突破,预...  

评分

评分

评分

此书的阅读收获部分来自书籍,部分来自书籍之外和译者的交流。其中的一个收获就是内史和外史的区分, 书籍之内,是内史的大传统和外史的多方向,前者是深刻追问的地心探险,后者是无边无际的星际旅行,都给人无限的启发。 内史,在我看来就是思想认知的产生,传承与突破,预...  

评分

花了将近一周的“漫长”时间,终于把这本书初读了一遍。不得不说,所谓“巨著”,大概指的便是这样一类作品吧。 这可能是我读过最长的一篇“文献综述”。 荷兰科学史家弗洛里斯·科恩(以下简称科恩)在本书中展现出了“认真的治学态度和强大的驾驭材料的能力”,“令人叹为观...

用户评价

评分

太厚了我的天,这个月几乎都在读它。

评分

读过的这些科学史书籍中,要打5星以上评价(在我看来十星也不为多)也就是这本了,很难相信林德伯格的书之后还有更大的惊喜,观点的冲撞、传承和新观念的迭起让此书光彩四射,相比来说四平八稳的教科书就稍显暗淡了。书本身的内容极为庞大复杂(但也有着清晰的线索),正因为这种复杂,让我这样的读者一经阅读就几乎同时踏入了科学、哲学、社会学,比较历史学、技术史这些领域,知识上的缺乏让我很难领会书中有些内容,读完此书仍然需要进行消化。书中对各种观点的评价让我明白了科学革命的核心观念与可能的影响因素,沿着这两个方向应该做更深入和多方向的阅读,而不是继续停留在此书的分析之上。此书是一个书目筛选清单,让我这样的爱好者可以直奔最经典和最富想象力的著作,免去了读者独自盲人摸象的周折。此书之后我决定重读《世界的重新构造一书》

评分

初步看来是一本大型的文献综述,待日后细读更新。201804117

评分

读过的这些科学史书籍中,要打5星以上评价(在我看来十星也不为多)也就是这本了,很难相信林德伯格的书之后还有更大的惊喜,观点的冲撞、传承和新观念的迭起让此书光彩四射,相比来说四平八稳的教科书就稍显暗淡了。书本身的内容极为庞大复杂(但也有着清晰的线索),正因为这种复杂,让我这样的读者一经阅读就几乎同时踏入了科学、哲学、社会学,比较历史学、技术史这些领域,知识上的缺乏让我很难领会书中有些内容,读完此书仍然需要进行消化。书中对各种观点的评价让我明白了科学革命的核心观念与可能的影响因素,沿着这两个方向应该做更深入和多方向的阅读,而不是继续停留在此书的分析之上。此书是一个书目筛选清单,让我这样的爱好者可以直奔最经典和最富想象力的著作,免去了读者独自盲人摸象的周折。此书之后我决定重读《世界的重新构造一书》

评分

读过的这些科学史书籍中,要打5星以上评价(在我看来十星也不为多)也就是这本了,很难相信林德伯格的书之后还有更大的惊喜,观点的冲撞、传承和新观念的迭起让此书光彩四射,相比来说四平八稳的教科书就稍显暗淡了。书本身的内容极为庞大复杂(但也有着清晰的线索),正因为这种复杂,让我这样的读者一经阅读就几乎同时踏入了科学、哲学、社会学,比较历史学、技术史这些领域,知识上的缺乏让我很难领会书中有些内容,读完此书仍然需要进行消化。书中对各种观点的评价让我明白了科学革命的核心观念与可能的影响因素,沿着这两个方向应该做更深入和多方向的阅读,而不是继续停留在此书的分析之上。此书是一个书目筛选清单,让我这样的爱好者可以直奔最经典和最富想象力的著作,免去了读者独自盲人摸象的周折。此书之后我决定重读《世界的重新构造一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