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的法律、社會與文化

清代的法律、社會與文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書店
作者:[美] 黃宗智
出品人:
頁數:226
译者:
出版時間:2007-1
價格:25.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806785416
叢書系列:中國的法律、社會與文化係列叢書
圖書標籤:
  • 黃宗智
  • 法律史
  • 法律社會學
  • 曆史
  • 社會史
  • 海外中國研究
  • 法學
  • 法律
  • 清代法律
  • 社會變遷
  • 文化研究
  • 法理學
  • 曆史社會學
  • 傳統法律
  • 士紳階層
  • 司法製度
  • 民間習俗
  • 文化認同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作為《中國的法律、社會與文化》係列叢書之一,是著名的海外華人學者黃宗智先生的代錶作之一。本書作者通過十多年對清代大量鄉村地方檔案與實地調查資料的精心分析,揭示瞭清代官方法律文書與民間實際司法操作之間既聯係又間隔的邏輯關係,闡述瞭清代法律、社會與文化間的復雜關係現象,豐富瞭對中國古代社會史的研究範圍,拓寬瞭研究的視野,對國內學術界在類似研究領域的工作頗有裨益。

著者簡介

黃宗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曆史係教授,中國研究中心創辦主任(1986-1995年)。《近代中國》季刊(Moden China)創辦編輯(1975年至今)。

圖書目錄

總序
重版代序
中文版序
英文版前言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範疇的定義:共産黨革命前華北村莊的糾紛和訴訟
第三章 處理糾紛的非正式係統:共産黨革命前華北農村的民間調解
第四章 處理糾紛的正式係統:大清律例與州縣審判
第五章 介於民間調解與官方審判之間:清代糾紛處理中的第三領域
第六章 清代民事調判製度的兩種型式
第七章 訴訟的規模、費用和各種策略
第八章 從縣官“手冊”看清代民事調判
第九章 馬剋斯·韋伯和清代法律及政治製度
附錄A
附錄B
引用書刊目錄
索引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法律的表达,是指国家制定法通过其所运用的官方话语体系表达出权威性的价值准则。法律的表达构建出国家政权眼中理想社会秩序的图画。法律的实践,是指国家制定法在现实中的运作和实施,以及国家制定法之外民间法的产生和运行。当国家与社会之间,官方话语体系与民间话语体系之...

評分

從標題到開篇不久,作者反復強調其中心論點,即清代民法的表達與實踐之間存在矛盾,本書即解讀這些矛盾在中國傳統社會與文化中的意義(10、14)。這個矛盾可以概括為“言行不一”,言是法律文本表現的國家意識形態,行是司法實踐。如果按照這一線索,作者探討的應該是法律的執...  

評分

法律的表达,是指国家制定法通过其所运用的官方话语体系表达出权威性的价值准则。法律的表达构建出国家政权眼中理想社会秩序的图画。法律的实践,是指国家制定法在现实中的运作和实施,以及国家制定法之外民间法的产生和运行。当国家与社会之间,官方话语体系与民间话语体系之...

評分

評分

從標題到開篇不久,作者反復強調其中心論點,即清代民法的表達與實踐之間存在矛盾,本書即解讀這些矛盾在中國傳統社會與文化中的意義(10、14)。這個矛盾可以概括為“言行不一”,言是法律文本表現的國家意識形態,行是司法實踐。如果按照這一線索,作者探討的應該是法律的執...  

用戶評價

评分

後三章的思想性極強,勉強看懂瞭,認識到對製度的批判的膚淺瞭。將錶達與實踐的矛盾理解作非此即彼的對立容易走嚮虛無,構建多元的模型是正途

评分

黃宗智主要開發瞭四川巴縣、天津寶坻縣和颱灣淡水-新竹縣的材料以及滿鐵慣調文獻。寶坻農村我去過,所以除瞭有知識上的領悟之外,還多瞭一些關於曆史與當下的不嚴謹的聯想。

评分

閱讀中我突然意識到本書執著於的錶達和實踐之爭,其實是Dixit在“法律缺失與經濟學”(LLS)中要錶達的,人們在不能過不願訴諸正式法律製度時遵從的非正式規範和正式製度之間的關係。按照作者的邏輯,它們是互補的。作者用檔案加文書的方式研究,比單純研究檔案來得好。

评分

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對細事這個概念的處理(可以參見Matthew Sommer的批評)和對檔案的定性。檔案本身其實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種為瞭應付上級和踐行儒傢理念的理想化的錶達,鑒於書中大部分案例都成功地遵循瞭這兩點,檔案中的錶達與實踐如何彌閤,還有待考察。但是瑕不掩瑜,妙處甚多,可惜沒有很好地develop,不過倒是留下瞭很多有趣的題目;對於Weber的探討與中國現實的結閤尤為精彩。

评分

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對細事這個概念的處理(可以參見Matthew Sommer的批評)和對檔案的定性。檔案本身其實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種為瞭應付上級和踐行儒傢理念的理想化的錶達,鑒於書中大部分案例都成功地遵循瞭這兩點,檔案中的錶達與實踐如何彌閤,還有待考察。但是瑕不掩瑜,妙處甚多,可惜沒有很好地develop,不過倒是留下瞭很多有趣的題目;對於Weber的探討與中國現實的結閤尤為精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