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藏的宪法:林肯如何重新铸定美国民主》作者通过仔细分析亚伯拉罕·林肯的言行,成功描述了建立于美国内战基础上的新的宪法秩序。这一新的宪法秩序反映了林肯对于一些根本价值的向往,这些价值包括自由、平等、民主。
乔治·P.弗莱切,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教授。他的著作还包括《地铁里的枪声——正当防卫还是持枪杀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刑法的基本概念》(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等。
如果对一个法学界的朋友说美国有两部宪法,恐怕会贻笑大方。众所周知,美利坚合众国自1787年以来,除了小修小补的修正案,并没有第二部宪法的产生。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将其视为政治稳定延续的典范。然而哥伦比亚大学的弗莱切教授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美国有一部隐藏的第二...
评分我们经常拿美国宪法的稳定和中国宪法的不稳定作对比:只用了4543个词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200多年来很少变动,国会为了应对现实情况的变化只是附加了27条修正案,而1982年通过的中国《宪法》,现在已经附加了31条修正案。这种对比自然有它的道理,但哥伦...
评分我们经常拿美国宪法的稳定和中国宪法的不稳定作对比:只用了4543个词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以下简称《宪法》)200多年来很少变动,国会为了应对现实情况的变化只是附加了27条修正案,而1982年通过的中国《宪法》,现在已经附加了31条修正案。这种对比自然有它的道理,但哥伦...
评分如果对一个法学界的朋友说美国有两部宪法,恐怕会贻笑大方。众所周知,美利坚合众国自1787年以来,除了小修小补的修正案,并没有第二部宪法的产生。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将其视为政治稳定延续的典范。然而哥伦比亚大学的弗莱切教授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美国有一部隐藏的第二...
评分如果对一个法学界的朋友说美国有两部宪法,恐怕会贻笑大方。众所周知,美利坚合众国自1787年以来,除了小修小补的修正案,并没有第二部宪法的产生。也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将其视为政治稳定延续的典范。然而哥伦比亚大学的弗莱切教授有着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美国有一部隐藏的第二...
论点很有趣,但论述太散了
评分内战创造了第二个美利坚共和国,而第13、14、15条修正案和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组成了第二部美国宪法,民族国家、民主和平等是这个新的宪政秩序的核心理念。而内战后的政治混乱和妥协的、实用主义的宪法观的出现使得这一部新“宪法”被暂时隐藏……
评分装帧不佳,本以为是烂书,读后发现内容真不错,偏法律思想而非一般历史书,从较高的高度上理解南北内战对美国宪政的重大影响。弗莱彻的思想跟布鲁斯·阿克曼有同有异,弗莱彻本书的核心观点是美国史有两部宪法,一部是1787建国一代人奠基,另一部是林肯时期南北内战奠基,第二部宪法的核心是民族国家、民主和平等,作者认为第二部宪法带有极强的宗教性,以林肯两次就职演说和葛底斯堡演说等为证,南北内战后的宪法修订案(如13、14、15、19、26)其实是第二部宪法的首要原则”平等“的不断落实——而并非出自美国开国元勋所奠定的1787宪法
评分装帧不佳,本以为是烂书,读后发现内容真不错,偏法律思想而非一般历史书,从较高的高度上理解南北内战对美国宪政的重大影响。弗莱彻的思想跟布鲁斯·阿克曼有同有异,弗莱彻本书的核心观点是美国史有两部宪法,一部是1787建国一代人奠基,另一部是林肯时期南北内战奠基,第二部宪法的核心是民族国家、民主和平等,作者认为第二部宪法带有极强的宗教性,以林肯两次就职演说和葛底斯堡演说等为证,南北内战后的宪法修订案(如13、14、15、19、26)其实是第二部宪法的首要原则”平等“的不断落实——而并非出自美国开国元勋所奠定的1787宪法
评分导论及前三章颇为精彩,提出美国内战开启了另一部以民族国家,民主,平等为核心的隐藏的宪法,后八章实则都在讲述此部宪法的彰与隐,略有虎头蛇尾之感。翻译基本得当,但是看到唐尼以及布兰德滋这样的译名,还是有些失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