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锋下的外交:李鸿章在1870-1901》内容简介:李鸿章在镇压太平军时,是与“洋将洋兵”打交道的主角,平捻之后又升任直隶总督与北洋大臣,正式开启了他的外交生涯。天津教案、中法和战,从一个教堂到一堆教案,充分体现了李鸿章其忧患意识和防患弭患的策略构想。甲午海战到“马关议和”,成为李鸿章政治外交生涯中最大跌落点,“半生名节,被后生辈描画却尽”了。《刀锋下的外交:李鸿章在1870-1901》史论结合,叙事生动,论说独到,再现了起伏跌宕,机谋无奈的晚清外交史上真实的一页,是单从外交方面来评价李氏的一部作品。
董丛林,男,1952年生,河北盐山人。历史学博士,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任中国义和团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中国近代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以晚清政治史、文化史为主要研究方向,发表论文近百篇,出版著作多部。
在论势不论理的外交背景下,李鸿章纵然有救国之心,也难以发挥救国之才。兵戎压境,你说他忍辱妥协也好,“让其大而争其小”也罢,最多不过是少赔款少割地,“无伤国体”而已。他妥协的外交策略,一方面,是对列强有着合众连横的图谋(或说幻想),另一方面,也有尽力避祸、希...
评分李中堂,有点“二”,他总是把所有问题自己扛。 近代所有的不平等条约上都有他的签名,你说他二不二?我觉得啊,他老人家既有“二愣子”的闯劲又有“二杆子”的韧劲。或许有的人还觉得他怎么这么傻呢,难道他不怕后人骂他(谤满天下)吗?其实啊,他老人家不傻,他是太自信、太...
评分都记不得是什么时候听说了李鸿章这个名字啦!应该是比较早的吧!印象中比较深刻是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读到小平同志1982年跟当时的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关于中国政府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时,铿锵有力的表态:“如果中国在一九九七年,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
评分李鸿章作为一个去世百余年的历史人物,是非功过到现在仍然存在诸多争议,毁誉参半,始终徘徊于伟大和卑劣之间。而细数这些争论,无论是褒其中兴名臣能忠勇任事,还是贬其和戎误国而骂名汹汹,其纠缠的焦点无不集中于他所经办的外交事宜。那么,在晚清帝国那风雨飘摇的四十年中...
评分在论势不论理的外交背景下,李鸿章纵然有救国之心,也难以发挥救国之才。兵戎压境,你说他忍辱妥协也好,“让其大而争其小”也罢,最多不过是少赔款少割地,“无伤国体”而已。他妥协的外交策略,一方面,是对列强有着合众连横的图谋(或说幻想),另一方面,也有尽力避祸、希...
读书日就是生日~纪念一下~坚持阅读
评分本书阐述了李鸿章在标题所述的这一段时间之内处理经历的外交事件。同时还对李鸿章的个人信仰以及他处理上述事件中做了简要的分析。当然本书只是从外交方面着手,如果是为了了解那一段历史扩充知识面的话,可以一看。
评分内容平平,无甚高论,深度不够。对马关条约、中俄密约的谈判过程描写不够细致深入,与最近读过的茅海建的几本书爬梳史料的功底相去甚远。按理说董丛林也是清史名家啊,不知其他作品如何? 当然也不是毫无收获,系统性的学习了李鸿章的外交生涯,知道了以前不太熟悉甚至毫无所知的细节,如对秘鲁的交涉、历聘欧美等,可作为未来继续深入的切入点。
评分单述李的外交生涯,全面客观、具体入微,翔实不失趣味。
评分看得我快看不下去了,心胸气闷。:-C,好难过///////真的是没读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