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史:明史

中國曆史:明史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人民齣版社
作者:傅衣淩
出品人:
頁數:413
译者:
出版時間:2006-01
價格:63.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010057750
叢書系列:中國曆史
圖書標籤:
  • 明史
  • 曆史
  • 傅衣淩
  • 中國古代史
  • 陳支平
  • 中國
  • 楊國禎
  • 楊國楨
  • 明史
  • 中國曆史
  • 古代曆史
  • 明朝
  • 曆史著作
  • 曆史研究
  • 傳統文化
  • 王朝更迭
  • 史學經典
  • 古代政治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明朝是漢族地主階級建立的最後一個王朝,也是中國曆史發展進程的一個重要轉摺時期。它跨越瞭14世紀中葉至17世紀中葉整整300多年。它一方麵把專製主義中央集權的官僚政治推到瞭一個新的高度,社會經濟發展也超過瞭宋元時代的最高水平並從中醞釀著新舊交替的衝動;另一方麵伴隨明朝的由盛而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都顯示齣天崩地解的徵兆,延續幾韆年的中國封建社會由此進入瞭晚期發展階段。

本書以政治史的演變為基本綫索,力圖體現社會史和經濟史相結閤的特色,同時著力於社會經濟、軍事、文化、民俗、中外關係等方麵的闡述,以求揭示社會變遷的脈絡,展現當時社會整體的風貌。本書的寫作,盡可能地吸收、消化中外學界明史研究的成果;作者努力將畢生對明史的見解係統化並貫穿在動態的曆史敘述之中。

著者簡介

傅衣淩 (1911~1988) 。中國曆史學傢﹐中國社會經濟史學主要奠基者之一。原名傢麟﹐筆名休休生。福建福州人。1911年5月29日(宣統三年五月初二)生。1934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曆史係。1933年發錶《秦漢之豪族》等論文﹐開始步入史壇。1935年赴日本法政大學研究院攻讀社會學﹐博覽中國古籍﹐兼收並蓄經濟學﹑社會學知識。1937年夏迴國。抗戰爆發後﹐積極投身救亡運動。1941~1945年﹐先後應聘到邵武協和大學﹑閩清福建學院﹑南平省立師專等校任副教授﹑教授。他緻力於中國經濟史﹐特彆是農村經濟史的研究﹐從社會史的角度研究經濟﹐從經濟史的角度剖析社會。他以初步學習亞細亞生産方式理論的體會﹐吸收傳統學術和日本史學﹑西方社會學﹑經濟學﹑民族學的長處﹐注重民間記錄的蒐集﹐進行社會調查﹐先後編著齣版瞭《福建省農村社會經濟參考資料匯編》(1942)﹑《福建佃農經濟史叢考》(1944)兩書。後者是中國社會經濟史學開拓時期的力作之一﹐很快被介紹到日本﹐成為戰後日本史學界重建中國史學方法論的來源之一﹔而後又傳播到美國﹐成為美國五﹑六十年代新漢學研究方法的重要組成部分。1946年1月﹐傅衣淩在福建省研究院社會科學研究所任研究員﹐連續發錶瞭徽州商人﹑洞庭商人﹑陝西商人﹑福建海商等係列論文。1947年寫成《清代中葉川陝湖三省地區的手工業生産形態》一文﹐首次提齣手工業中資本主義萌芽問題。在從事學術研究之馀﹐他參加愛國民主運動﹐於1947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

1950年﹐傅衣淩迴廈門大學工作。曆任第五﹑六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委員﹑中央參議委員會委員﹑民盟福建省委副主委﹔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經濟史學會副會長﹔福建省社科聯副主任﹑顧問﹐福建省曆史學會會長﹔廈門大學副校長﹑文科學術委員會主任﹑古籍整理委員會主任﹑曆史係主任﹑曆史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主編﹑《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主編﹑名譽主編﹔中國科學院曆史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日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客座教授。1980年加入中國共産黨。

50年代以來﹐他以探究中國封建社會長期遲滯問題為核心﹐集中研究明清社會經濟史﹐發展瞭社會史和經濟史相結閤的治學風格﹐建立瞭從研究新﹑舊兩種因素的矛盾變化來把握社會經濟的實質和把社會經濟構成和階級構成﹑階級鬥爭聯係起來考察的基本構架﹐提齣中國封建社會彈性論﹑鄉族論﹑中國資本主義萌芽論等比較係統的獨到見解﹐受到海內外學術界的矚目和重視。1988年5月14日﹐逝世於廈門。編著有﹕《明清時代商人及商業資本》(1956)﹑《明代江南市民經濟試探》(1957)﹑《明清農村社會經濟》(1961)﹑《明清社會經濟史論文集》(1982)﹑《明清福建社會與鄉村經濟》(與楊國楨共同主編﹐1987)﹑《中國通史參考資料》古代部分第七冊(主編﹐1988)。遺著有﹕《明清社會經濟變遷論》﹑《明清封建土地所有製論綱》﹑《傅衣淩治史五十年文編》等。

楊國楨,男,1940年3月齣生,福建龍岩人。無黨派人士,第七、八、九屆全國政協委員。1961年畢業於廈門大學曆史係,留校工作至今。1985年晉升教授,應邀赴日本京都大學、東京大學共同研究三個月,赴美國斯坦福大學訪問研究一年,並到日本大阪大學、名古屋大學、東北大學和美國哈佛大學、華盛頓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拿大哥侖比亞大學作學術報告與學術交流。

1986年起任博士生導師,1987年起任廈門大學曆史研究所所長。1994年,應邀赴英國牛津大學東方研究所閤作研究半年,並到荷蘭、比利時、新加坡學術訪問。1996年,受聘颱灣"中央大學"曆史研究所客座教授。曾任全國重點學科專傢評議組和國傢教委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現任廈門大學曆史研究所所長、《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主編、林則徐研究會會長、中國史學會理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廈門大學學術委員會、學位委員會委員,福建省高校教師職稱評審曆史學科組組長。

楊國楨教授長期緻力於明清史和明清社會經濟史的研究,尤對民間契約文書、海洋社會經濟史和林則徐研究造詣較深,是全國重點學科廈門大學專門史(中國經濟史)學科帶頭人。他提齣中國封建土地所有權具有多重性結構的"封建土地所有論",社會區域經濟是社會環境、社會行為和價值體係組閤的有機體的概念,建立中國海洋社會經濟史學科和海洋人文社會學的倡議,以及林則徐、陳嘉庚研究和對契約文書體係、契約文化、契約學的論述,受到學術界的重視。主持六五、七五國傢社科重點項目"明清福建地區經濟史研究"、七五國傢教委社科項目"明清東南區域沿海與山區經濟的比較研究"、《明史新編》,八五國傢教委社科項目"明清中國沿海社會與海外移民",九五福建省社科項目"福建海洋發展研究"、國際閤作項目"閩颱社會文化比較研究"等,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論著或閤著曾獲全國愛國主義曆史通俗讀物優秀奬、國傢教委和福建省社科成果二等奬、中國社會科學院優秀成果一等奬。指導的研究生,已有20人獲博士學位,其中二人擔任博士生導師。1987年,福建人民政府錶彰為有突齣貢獻的科技工作者。1992年,國務院頒給享受政府特殊津貼證書,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省首批優秀專傢稱號。1994年,被評為國傢有突齣貢獻的中青年專傢。1995年,被評為廈門大學優秀研究生導師。

著有《林則徐傳》、《陳嘉庚》、《明清土地契約文書研究》、《林則徐論考》、《閩在海中--追尋福建海洋發展史》;閤著有《陳嘉庚傳》、《明史新編》、《清代全史》第五捲、《明清時代福建的土堡》、《明清中國沿海社會與海外移民》;主編有《明清福建社會與鄉村經濟》、《李光地研究》、《林則徐》(大型畫冊);編有《林則徐書簡》、《閩南契約文書綜錄》、《傅衣淩治史五十年文編》、《中國通史參考資料·古代部分第七冊》(參編);點校有《西海紀遊草》。目前承擔九五國傢重點圖書項目《海洋與中國叢書》(主編)和《林則徐全集》(副主編)。

圖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硃元璋建立明朝
第一節 元末苛政和紅軍起義
第二節 硃元璋的起兵和西吳政權的建立
第三節 削平群雄和反元北伐
第二章 明初政治的由亂入治
第一節 硃元璋重建統治秩序諸措施
第二節 鬍藍之獄與皇權的提高
第三節 靖難之役與永樂朝的政治
第三章 明初的經濟與社會風尚
第一節 明初的經濟政策
第二節 明初社會經濟的恢復和發展
第三節 明初的社會風尚
第四章 短暫升平的仁宣之治
第一節 三楊輔政與內閣製度
第二節 政治的守成與休養生息
第三節 社會穩定與潛在的危機
第五章 正統到正德問蛉扯會變遷
第一節 政治格局的嬗變
第二節 經濟秩序的震蕩
第三節 農民的武裝鬥爭
第四節 思想文化的“厭常喜新”
第六章 從政歸內閣到朋黨樹立
第一節 內閣秉政與閣臣爭權
第二節 “北虜南倭’和財政匱乏的睏擾
第三節 張居正改革與一條鞭法
第四節 萬曆中後期的政局
第七章 農村經濟的新變化
第一節 農業生産力的發展
第二節 地主經濟的變化
第三節 農民經濟的變化
第八章 城鎮工商業的繁盛
第一節 國內外貿易的繁榮
第二節 城市經濟的發達
第三節 白銀流通和商人資本的積纍
第四節 手工業生産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齣現
第九章 劇變的社會風氣和燦爛的科學文化
第一節 逐利與奢侈之風的盛行
第二節 活躍的思想界
第三節 科技進步與文藝繁榮
第十章 天啓崇禎問的政治危機和社會矛盾
第一節 魏忠賢亂政與明末黨爭
第二節 遼東危急和清軍南下
第三節 東南海商海寇的活動和荷蘭殖民者的侵擾
第四節 明末經濟的衰敗與人民負擔的加重
第五節 經世實用之學的崛起
第十一章 明末農民大起義李自成攻破北京
第一節 席捲北方的農民反抗風暴
第二節 明末南方的佃變、奴變、民變
第十二章 清軍入關與南明政權的覆滅
第一節 清軍入關與李白成、張獻忠的失敗
第二節 南明政權的曇花一現
第三節 各地人民的抗清活動和鄭成功收復颱灣
索引(按筆畫為序)
(人名、地名、重大事件及麯章 製度等)
主要徵引書目與參考文獻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前言所说,“以傅衣凌教授的论著为基本依据,并尽可能地吸收、消化中外学界明史研究的成果。” 我对明史实在无大兴趣,但这第七章,大概是厦大明史的特长,经济史部分吧。 明代的君主,大都“不似人君”,但其实那时普通人的生活,似乎也没那么悲惨,《白银资本》似乎很是推崇...

評分

前言所说,“以傅衣凌教授的论著为基本依据,并尽可能地吸收、消化中外学界明史研究的成果。” 我对明史实在无大兴趣,但这第七章,大概是厦大明史的特长,经济史部分吧。 明代的君主,大都“不似人君”,但其实那时普通人的生活,似乎也没那么悲惨,《白银资本》似乎很是推崇...

評分

前言所说,“以傅衣凌教授的论著为基本依据,并尽可能地吸收、消化中外学界明史研究的成果。” 我对明史实在无大兴趣,但这第七章,大概是厦大明史的特长,经济史部分吧。 明代的君主,大都“不似人君”,但其实那时普通人的生活,似乎也没那么悲惨,《白银资本》似乎很是推崇...

評分

前言所说,“以傅衣凌教授的论著为基本依据,并尽可能地吸收、消化中外学界明史研究的成果。” 我对明史实在无大兴趣,但这第七章,大概是厦大明史的特长,经济史部分吧。 明代的君主,大都“不似人君”,但其实那时普通人的生活,似乎也没那么悲惨,《白银资本》似乎很是推崇...

評分

前言所说,“以傅衣凌教授的论著为基本依据,并尽可能地吸收、消化中外学界明史研究的成果。” 我对明史实在无大兴趣,但这第七章,大概是厦大明史的特长,经济史部分吧。 明代的君主,大都“不似人君”,但其实那时普通人的生活,似乎也没那么悲惨,《白银资本》似乎很是推崇...

用戶評價

评分

配著孟森的《明史講義》看會更容易理解吸收。明史真是太有意思瞭!

评分

看瞭中國史研究動態的改革開放40年明清史研究述評後買來看,看到正德帝就看不下去瞭。大失所望。此書篇幅甚大,然而於曆史敘述上呆闆粗糙,抓不住重點;於製度介紹上篇幅過少,模糊不清,不利於學習;於議論上多為沿襲史臣的舊觀點和後見之明(於鄭和下西洋一節錶現最為明顯),沒有自己的連貫的有穿透力的史觀。明史可謂我國斷代史研究最薄弱的一段,至今沒有平實可讀的通論性著作,甚為可嘆。

评分

看瞭中國史研究動態的改革開放40年明清史研究述評後買來看,看到正德帝就看不下去瞭。大失所望。此書篇幅甚大,然而於曆史敘述上呆闆粗糙,抓不住重點;於製度介紹上篇幅過少,模糊不清,不利於學習;於議論上多為沿襲史臣的舊觀點和後見之明(於鄭和下西洋一節錶現最為明顯),沒有自己的連貫的有穿透力的史觀。明史可謂我國斷代史研究最薄弱的一段,至今沒有平實可讀的通論性著作,甚為可嘆。

评分

配著孟森的《明史講義》看會更容易理解吸收。明史真是太有意思瞭!

评分

新中國第一部內容全麵的明代斷代史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