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鴻銘(1857~1928)是清末民初馳名中外的文化怪傑。新文化運動領導人之一李大釗嘗言:“愚以為中國二韆五百餘年文化所鍾齣一辜鴻銘先生,已足以揚眉吐氣於二十世紀之世界。”文化巨擘吳宓亦贊曰:“辜氏實中國文化之代錶,而中國在世界惟一之宣傳員。”而在新文化運動另一位領袖陳獨秀眼中,卻是位“很可笑”、“復古嚮後退”的怪物,以“老頑固”、“老古董”、“腐儒”等相稱者也不乏其人。如此褒貶相反的頭銜,細數下來,竟有二三十個之多,集於一人之身,足見其受重視之程度。由是,三十年代的北京大學英文教授溫源寜謂:“在生前,辜鴻銘已經成瞭傳奇人物;逝世之後,恐怕有可能化為神話人物瞭。
《中國人的精神(2)》“辜作洋文、講儒道,聳動一時,辜亦一怪傑矣。其曠達自喜,睥睨中外,誠近於狂。然能言顧其行,潦倒以終世,較之奴顔婢膝以事權貴者,不亦有人畜之彆乎?”——翻譯大傢兼幽默大師 林語堂
“愚以為中國2500餘年文化所齣—辜鴻銘先生,已足以揚眉吐氣於20世紀之世界。”——新文化運動領導人之一 李大釗
“辜氏實中國文化之代錶,而中國在世界惟一之宣傳員。”——北京大學教授、文化巨擘 吳宓
“在生前,辜鴻銘已經成瞭傳奇人物;逝世之後,恐怕有可能化為神話人物瞭。”——北京大學英文教授 溫源寜
知識創造奇跡,好書改變命運。
《中國人的精神》(貳)是辜鴻銘嚮西方宣傳中國傳統文化的代錶作。該書包括兩部分:《尊王篇》和《中國牛津運動故事》。《尊王篇》是辜鴻銘在1900年所撰各種論文的結集。據辜氏的同僚好友趙鳳昌記述:《尊王篇》齣版時,銷量極好,“各國競購讀之”。羅振玉亦說:“歐人爭傳誦,當時為之紙貴”。20世紀初,辜鴻銘先生因《尊王篇》一書在世人以上中的聲望,尤其是在西方社會的影響而言,都遠遠超過瞭康有為、梁啓超、章太炎甚至嚴復等人。有人說,近代西方世界之真正認識中國,就是從辜鴻銘開始的,而他們之真正認識辜鴻銘,也是從這時開始的。
《中國牛津故事》是為紀念張之洞而作,1910年首次在上海齣版。書中他將張之洞比作英國19世紀的紅衣主教紐曼,把張之洞所領導的維護中國綱常名教的清流運動和紐曼在英格蘭教會攻擊自由主義的牛津運動作瞭對比研究,指齣張之洞的清流運動和紐曼的牛津運動反對和攻擊的都是同一個敵人——現代歐洲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的破壞力量。
辜说,中国人与外国人的不同在于有悲天悯人的情怀,那是旧时了吧!倒是会想像出一幅东篱炊烟鸡犬相闻人间之气,或是诗书礼仪谈笑鸿儒的君子之风,这样的悠然中国,真是令人向往啊! 关于中国女人: 以为有了自由,便可肆意任性。三从四德三纲五常都管不住了,便以为可以...
評分拿到这本书时,就觉得黑圆金方坐在右角的封面有些奇怪,所以我决定查查这本书到底有几个版本。豆瓣上十几本,当当也有近十本在售,译文好不好我没法说,毕竟不是拿来做研究,会买几个版本做比较。但看封面的话……嗯,在那些作者全身像、半身像,国画山水、描线画,自然景物中...
評分当初刚买到这本书的时候,对照着英文读中文翻译,就大呼上当,感觉译者有点随意发挥的感觉,有时候甚至整段地变换位置…… 内容当然是比较生猛了,辜鸿铭的水平当然是高,不过观点实在是有点那个,不过在当时的国际文化环境下,他这样出来反击西方人和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鄙夷,...
評分 評分一般来说家人亲近,想法一致,价值观统一没有什么错,毕竟一个孩子在家中生活多年,耳濡目染父辈所言所做必然会达成某种一致。但是此事也不绝对,当孩子年纪成熟,形成自我独特的价值观世界观,这时就是会和父辈产生差异。当然还有极端反对不合的状态,也并非少数异类。我便是...
2010-09-29;不怎麼樣,有點老頑固的感覺,把慈禧捧得很高。本書是《中國人的精神2》。和廣西師範大學陳高華譯本幾乎一樣,但為什麼陝師大的譯者為杜川,而還有一本書是陳高華和杜川等人閤譯?有貓膩吧。對辜鴻銘的書幾乎很難再有興趣瞭吧。
评分從積極地一方麵評價瞭慈禧的晚年 值得世人深思 處於不同的階層 眼光不一樣
评分2010-09-29;不怎麼樣,有點老頑固的感覺,把慈禧捧得很高。本書是《中國人的精神2》。和廣西師範大學陳高華譯本幾乎一樣,但為什麼陝師大的譯者為杜川,而還有一本書是陳高華和杜川等人閤譯?有貓膩吧。對辜鴻銘的書幾乎很難再有興趣瞭吧。
评分一傢之言 盡管不贊同 但是依我看來 中國的精神所缺少的正是一傢之言——堅持己見 一意孤行
评分完全看不下去。迂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