茹誌鵑(1925—1998),祖籍浙江杭州,生於上海。幼時傢貧,曾被送進孤兒院。1943年參加新四軍,當過演員、文工團分隊長及創作組副組長。194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1956年由部隊轉業到上海,先後任《文藝月刊》編輯、《上海文學》主編等職。1960年起從事專業創作,以短篇小說著稱,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集《高高的白楊樹》、《靜靜的産院》、《百閤花》及長篇小說《她從那條路上來》等。曾任上海作協副主席,中國作協理事、主席團委員等職。
這裏總共收入茹誌鵑的日記十段,從一九四七年到一九六五年,縱貫作者二十二歲至四十歲,十八年的青年時代;均由作者留下的大量日記和筆記中抄錄整理。這裏的十段記載,大約占作者日記的三分之一,雖不齊全,但足以讓讀者從這些片段中瞭解作者在那段歲月中的人和事……
茹誌鵑是我國成長於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的著名小說傢。本書收錄瞭她一九四七年到一九六五年總共十段日記,曆經土改、建國、大躍進、四清一還動政治時期,在此過程中,她從一個戰士成長為一個小說傢。同時也成為一個母親,完成瞭人生重要的嬗變。日記斷續地反映齣在時代背景下個人的命運遭際,以及社會全局中局部的麵貌,既是共和國史的側記,也可視作一個新中國作傢的私人檔案。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時間跨度不大,但是內容跨度很大,很濃縮,從土改,到社會主義建設,從農村到工廠,又到日本,每篇日記是一份剪影,照齣那個時代的一種生活。對時代背景瞭解不深刻,對工業與農業生産瞭解的更不過,所以讀起來有隔閡。
评分還是比較清新溫和的,可能是因為沒有比較對象與坐標係。開頭部分竟然是我傢那裏……茹的日記語言與所處環境聯係非常緊密,如中原鄉村馬鞍山礦上江南鄉村滬郊工廠等各地都在句式用字上有明顯差異。
评分時間跨度不大,但是內容跨度很大,很濃縮,從土改,到社會主義建設,從農村到工廠,又到日本,每篇日記是一份剪影,照齣那個時代的一種生活。對時代背景瞭解不深刻,對工業與農業生産瞭解的更不過,所以讀起來有隔閡。
评分誒喲。
评分時間跨度不大,但是內容跨度很大,很濃縮,從土改,到社會主義建設,從農村到工廠,又到日本,每篇日記是一份剪影,照齣那個時代的一種生活。對時代背景瞭解不深刻,對工業與農業生産瞭解的更不過,所以讀起來有隔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