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學的光芒照亮自己

讓科學的光芒照亮自己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新星齣版社
作者:劉青峰
出品人:三輝圖書
頁數:261
译者:
出版時間:2006-10
價格:22.00元
裝幀:平
isbn號碼:9787801489579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科學史
  • 科普
  • 科學
  • 科學哲學
  • 李約瑟問題
  • 劉青峰
  • 文化
  • 科學人文
  • 科學啓濛
  • 自我成長
  • 思維訓練
  • 探索發現
  • 知識啓迪
  • 創新思維
  • 終身學習
  • 好奇心培養
  • 邏輯思維
  • 科學精神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初版於1983年,是20世紀80年代轟動知識界的“走嚮未來叢書”之一種。作者采用中西對比的視角,探討瞭近代科學技術結構發展的曆程、機製和社會背景,進而剖析瞭近代科學為什麼沒有在中國産生的技術和社會結構原因。站在今天來看,本書最大的特點仍然在於,它是一本極其講求整體的研究方法、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相結閤的科學史論著作。相較當下學術研究趨於微觀、趨於專深的學理特點,本書以縱橫捭闔的宏觀把握,仍不失當年的新鮮氣息;而它關照社會熱點和注重科學普及的人文關懷,比之某些故作高深的廟堂之論,今天讀來更是讓人倍感親切。

再版序言

導言:科學往何處去?

第一章 對近代科學技術發展機製的探求:循環加速

1.1 兩組麯綫:對中西科學技術史的一種宏觀描述

1.2 對加速發展現象的整體分析

1.3 從蛙腿到無綫電

1.4 實驗—理論—實驗的循環

1.5 技術—科學—技術的循環

1.6 水排+風箱=蒸汽機嗎?

1.7 條件組閤的復雜性:對結構的需求

第二章 近代科學技術結構

2.1 也從“蘋果為什麼往下掉”談起

2.2 構造性自然觀

2.3 循環加速機製對科不實驗結構的要求:受控實驗係統

2.4 X射綫和N射綫的啓示

2.5 古代技術:被束縛的普羅米修斯

2.6 打破古代技術封閉性的社會條件:開放性經濟結構的確立

2.7 科學對技術的解放:開放性技術體係

2.8 近代科學技術的結構和求實的創造精神

第三章 科學結構的起源

3.1 一棵倒長的樹

3.2 原始科學結構:從地球為什麼是圓的談起

3.3 歐幾裏得幾何學的方法和體係

3.4 種子怎樣成長:示範作用

3.5 兩個同時在世的古代天文學傢:張衡與托勒密

3.6 示範作用的極限:古希臘科學的衰落

3.7 示範作用在古代社會中所遇到的三大障礙

第四章 近代科學技術的成長

4.1 光明來自東方:科學屬於全人類

4.2 宗教與科學廳特的關係

4.3 拉學革命 時期示範作用的擴張

……

著者簡介

劉青峰 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研究員,香港《二十一世紀》主編。

圖書目錄

讀後感

評分

贯穿全书的概念“构造性自然观”定义模糊,所以在例证的时候未免有生安硬套之嫌。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作者的历史观。作者写作本书,要探究的问题是“为什么17世纪科学技术革命会在西方出现、而没有在中国发生呢?”即西方科学17世纪迅速发展,有什么“结构上”的内在原因?...  

評分

在一个各种声音瞬间爆发的年代,要获得理性相当不易。科学是理性的光芒,谈科学的人要获得理性,却非科学能够帮助实现。 在最近科学的大辩论中,举着反伪科学大旗的斗士们似乎并没有占得胜机,一方面源自传统文化强大的基因,更重要的,是他们存在着另一种姿态的无知,和对手一...

評分

贯穿全书的概念“构造性自然观”定义模糊,所以在例证的时候未免有生安硬套之嫌。究其更深层次的原因,是作者的历史观。作者写作本书,要探究的问题是“为什么17世纪科学技术革命会在西方出现、而没有在中国发生呢?”即西方科学17世纪迅速发展,有什么“结构上”的内在原因?...  

評分

在我看来,科学精神的本质应该是批判性思维和发散性思考,理论与实证并重,并且永远保持开放的心灵。所以尽管我是很铁杆的科学爱好者,但我从不排斥那些反思科学本身的著作,那些讨论科技伦理、技术异化与人类危机的著作,甚至还读得津津有味。 这本书可以被看作是关于科学的...  

評分

整本书总结了西方的科学体系形成的根本原因。就是形成了理论--实验--实践--理论这么一个过程。这是最高的概括。然中间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系统,为什么会出现在西方而不是东方,东方观念对于建立科学发展观有什么传统障碍,笔者用很多事例论述举证,趣味性很强!让人对科学有更...  

用戶評價

评分

2009.1

评分

任何人,即便是現代科學傢中最有纔乾的人,也不能真正地知道科學會把我們引到哪裏去。我們乘著火車奔馳著,速度越來越快,路軌分叉越來越多,方嚮不明。駕駛室中沒有科學傢,每一個指針的背後都潛伏著危險。社會的一多半人都在最後一節車廂中嚮後看。

评分

80年代的調調,前互聯網時代其實是很值得懷戀的

评分

挺好的,學到些東西

评分

為何現代科學文明沒有在中國齣現 為何中國到瞭近代遠遠落後與西方文明 雖然已經是二十多年前的著作,不過還是值得一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