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负暄琐话》的续书,作者取晒太阳时闲话之义,于八十年代前期著文,写三十年代前期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旧人旧事,得章太炎、黄晦闻等六十余篇,于1986年出版。用意是记可传之人、可感之事和可念之情。作者说“是当作诗和史写的”,因而笔下总是轻松中含有严肃,幽默中含有泪水。出版以后,国内外报刊如《读书》、《博览群书》、《光明日报》、《文汇读书周报》、《今晚报》、《青年报》,香港《大公报》、《东方文化》等,曾发表多篇评介文章,认为作者有卓识和深情,以行云流水、冲淡自然之笔写今世之《世说新语》,描画“逝者如斯”而寓悲悯人之怀,惜古怜今之趣,书格之奇,文笔之高,为近年所罕见。1988年秋日起,作者又写此类文,以人、地、事、意为次,得辜鸿铭、张庆桐等五十余篇,集为此续书。前有启功先生序。与琐话相比,续话少拘谨,广度深度有加而意旨更显豁。读过琐话以及喜读话一类书者都应一读。
张中行,上学时期名璇,后以字罕用,改今名。1909年生于河北省香河县一农家。1936年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毕业。曾教中学、大学,任编辑。学业方面兴趣广泛,博览,古今中外,人推为杂家。较为专者为语文、中国古典、人生哲学。勤于写作。自云亦忠于写作,不宜写者不写,写则必以真面目对人。著述早期偏于语文方面,出版者有《文言文选读》、《文言津逮》、《文言和白话》、《作文杂谈》等。其后出版者有《佛教与中国文学》、《禅外说禅》、《负暄琐话》、《诗词读写丛话》、《顺生论》等。将刊印者有《谈文论语集》、《说梦楼谈屑》、《流年碎影》等。现任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辑审。
都写的真好,传神,中肯。还有选的柳如是的文. 他常常用“怜““悯“,不过不烦。不象“鲁豫有约“,她脸一皱嘴一扁,先主人之悲而悲,哎呀……
评分1949年后,张中行未再见过张东荪。 有一天再想起他,是因为翻《后汉书》偶然翻到第一百页——《孔融传》。 孔融看不惯曹丕强抢甄宓,便上书曹操,说“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这等于是在骂人了。 孔融不会“说话”,后来终于难逃杀身之祸。张中行因此想到“生存与说话的...
评分都写的真好,传神,中肯。还有选的柳如是的文. 他常常用“怜““悯“,不过不烦。不象“鲁豫有约“,她脸一皱嘴一扁,先主人之悲而悲,哎呀……
评分都写的真好,传神,中肯。还有选的柳如是的文. 他常常用“怜““悯“,不过不烦。不象“鲁豫有约“,她脸一皱嘴一扁,先主人之悲而悲,哎呀……
评分真没觉得写的多高,此书过誉了
评分三话里就看过这本吧,挺好的
评分【在 @雨枫书馆 翻书105】一个人的晚年能够活的这样有滋有味真值得羡慕!现在枕边放着《负暄三话》。看看萧劳为三本书的题签,人随书老。现在两位老先生都远去了。有意思的是我竟然以为萧劳是张中行的夫人。看了三话才知道萧劳是著名的书法家。李芝銮才是张中行的夫人。当然后来的杨沫也是知道的。
评分说来惭愧,久闻张先生这几本“负暄”大名,然而今天才第一次读完其中的一本。他的散文别具一格,且路子走得也正。这些篇目里个人最欣赏第十篇论知堂者,张先生虽非私淑,却似乎比苦雨斋弟子们更懂知堂之妙处,近三十年前的判断,至今仍稳稳地站得住脚。
评分【在 @雨枫书馆 翻书105】一个人的晚年能够活的这样有滋有味真值得羡慕!现在枕边放着《负暄三话》。看看萧劳为三本书的题签,人随书老。现在两位老先生都远去了。有意思的是我竟然以为萧劳是张中行的夫人。看了三话才知道萧劳是著名的书法家。李芝銮才是张中行的夫人。当然后来的杨沫也是知道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