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与物游

心与物游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王铭铭,人类学家,北京大学教授,中央民族大学特聘教授,长期从事社会人类学研究,对社会史,乡土中国研究,城市文化史也进行了有影响的探讨。著有《村落视野中的文化与权力》(1998)《逝去的繁荣》(1999)《社会人类学与中国研究》(1997、2005)《西学“中国化”的历史困境》(2005)《西学人类学思潮十讲》(2005)《走在乡土上》(2003、2006)等人类学作品。

出版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者:王铭铭
出品人:理想国
页数:253
译者:
出版时间:2006-9
价格:22.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63361786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人类学 
  • 王铭铭 
  • 学术随笔 
  • 随笔 
  • 散文 
  • 人文 
  • 人类学家 
  • 游记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将我们回归于物的世界之努力,落实到人的观念,历史的叙事及思考的方式上。

列维-斯特劳斯对于世界围绕“开化/智慧”与“蒙昧/愚蠢”形成的“天下二分面貌”表现出极度的优患,他看到文明如何踩踏地球,并将它所有的角落纳入自己的领地,毁之再毁,便陷入“忧郁的热带”丛林,想在蒙昧的“土著”那里发现神话,反思历史。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阅读这本《心与物游》是一段颇为艰辛的旅程。作者在前言中提到对列维—斯特劳斯的讨厌旅行和探险家,内心认同是出于对探索所得结论的自我怀疑,以及对探索所引起的负面效果的担忧,但在我看来恰恰是作者本身,“口是心非”地进行了一次对于物的梳理,其间趣味与体会颇多,但也...  

评分

本文以“物的人类学研究”为题,有以下用意:对于物的研究,绝不是人类学的专利,只是王铭铭先生作为中国人类学者中的一员,其对于物的看法确实可以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人类学者对于物的看法。另外除了自然科学对物的研究外,似乎只有人类学对于物与人的关系有如此多的关注...  

评分

阅读这本《心与物游》是一段颇为艰辛的旅程。作者在前言中提到对列维—斯特劳斯的讨厌旅行和探险家,内心认同是出于对探索所得结论的自我怀疑,以及对探索所引起的负面效果的担忧,但在我看来恰恰是作者本身,“口是心非”地进行了一次对于物的梳理,其间趣味与体会颇多,但也...  

评分

评分

2007-4-11 9:28:42   王铭铭   1962年生于福建泉州,1985年获厦门大学人类学系学士学位,1993年获伦敦大学人类学博士学位。1991年至1993年在英国城市大学社会科学系任田野研究员、博士后,1993年至1994年在英国爱丁堡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之后在北大继续作博士后,同年...

用户评价

评分

谈“天”录、说香史、由冥币想到“钱的哲学”

评分

寡而无味,弃之可惜。

评分

费孝通与王铭铭作为两代学人,费与王颇有渊源,两人是伦敦大学同学科的校友,只不过相隔50年,1994年王到北大后,在费手下工作,关系甚好。纵所周知,费孝通先生有儒家的济世之风,化为学问,便是中国社会研究中的“乡土情结”,此种致力于中国“乡土性”的人类学,后来一发成为“迈向人民的人类学”。正是后者,受到王铭铭的质疑。作为“文革”后接受新知的一代,王铭铭更强调人类学学科的知识本位。不仅如此,在《心与物游》中,有一篇《论水的精神》,王提出“过去多数社会研究课题多关注费孝通所说的‘被土地束缚的中国’。尽管所谓‘乡土中国’之说不无道理,但这一学说忽略了流动的水。”尽管这只是研究角度的问题,不足为训,但是两代人类学之“水土不服”,却意味深长。费的人类学遵从英国经验主义,所研究的都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活。

评分

谈“天”录、说香史、由冥币想到“钱的哲学”

评分

虽然可以被归纳为随笔一类,但是书的内容却不肤浅,尤其是卷二到卷四对“物”的观念的分析。如果对作为世界之内容的物、作为历史过程的物、作为哲学思考的对象的物做一个总结的话,那么宋儒程颐的一句话也许可以摘抄于此:“物我一理,才明彼,即晓此,此合内外之道也。”另外,陕西师大出版社太发指了,照抄此书名称编选沈从文集,我猜他们肯定是故意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