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朔,1958年出生于南京。曾用名王岩。1965—1969年就读于北京翠微小学。 1971年就读于北京东门仓小学。1972—1975年就读于北京164中学。1975年借读于太原5中。1976年毕业于北京44中学。1977—1980年在海军北海舰队服役。 1980—1983年在北京医药公司药品批发商店工作。 1983年辞职从事自由写作至今。中篇小说:《空中小姐》1984年第2期《当代》,曾改编为电视剧。《浮出海面》1985年第6期《当代》,曾改编为电影,有日、德文译本。《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1986年第2期《啄木鸟》,曾改编为电影,有英、法瑞典文译本。 《顽主》1987年第6期《收获》,曾改编为电影,有日、德文译本。《一点正经没有》1989年第4期《中国作家》。 《永失我爱》1989年第6期《当代》,曾改编为电影。《动物凶猛》1991年第6期《收获》,曾改编为电影,有英、意大利文译本。《你不是一个俗人》1992年第2期《收获》,曾改编为电影,有法译本。 《许爷》1992年第4期《上海文学》。
本书仅仅是对往日生活的追念。这本小说一直在我脑子里酝酿。或者干脆说一直用大脑细胞在写。具体写作起始日期可追溯到20年前我刚动了心想在文学这路上闯一闯。当我构思第一个短篇小说时就同时构思这本小说了。这期间,发表了很多小说,但这本书一直在脑子里丰富、发展、完善,总也不想拿出来。有时似乎觉得眼下的一切写作都是为了这本书练笔、摸索技巧、积聚、寻找最佳结构和出发点。有时有些绝妙之念舍不得使在别处,就替这书存了起来。有时黔驴技穷一狠心用了这书的片段去支撑另一个已发表的小说,用过之后之懊悔,痛不欲生,有如旧时代妇女失去贞操。 这是关于我自己的,彻底的,毫不保留的,凡看过、经过、想过、听说过,尽可能穷尽我之感受的一本书。
刚看时就有一种怪怪的感觉,等到看完了这种感觉就明显了:感伤、无尽的感伤。活了十七年(当然并不算长),这种感觉头一次这么强烈过。感觉我小时候跟方枪枪实在太像了,不是说具体的事,而是说那种背景和性格、心理活动:一样的特立独行、叛逆,有些懦弱、女孩子气,有些...
评分当作家一定要有一个好记性,王朔记性真好。 先说这书吧,这是我头一次读王朔,以前我总觉得他特能贫,满嘴跑火车,话说他好像是东北人在北京,东北和北京都让他沾上了,上下嘴唇一张一合保不准能给你贫出点儿什么来。把这本书带在旅程中是因为我的自以为是,认为它会是一本轻...
评分这书的故事描述的背景是在文革时期皇城根下的幼儿园,却激起30年后在一个偏远小县城读保育院的我强烈共鸣。同样是昏暗的大礼堂,同样有小红花,有一个倔强嚣张的小P孩方枪枪,顶撞老师,欺负同学,还颇具时代色彩的的搞起帮派,俨然一副狗头军师的得意派头,带着俩狗腿子,没有...
评分《看上去很美》是我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不是只有孤独才能够拥有自由呢。由这本书开始读好多王朔,喜欢那些文字。电影版的,看哭了,推荐给了同学,让很多人想起了童年吧,她们一直笑着,我。。。算了,我怎么也读不出那是喜剧。
评分这是我唯一看过的王大叔的书,别的书没看过,也不打算看,怕坏了这本书给我的好印象。 幼儿园小班的方枪枪小朋友是个满脑子想法的小人儿,他怀疑阿姨是特务,是妖怪,担心自己的哥哥会被阿姨吃掉,幻想自己风华绝代,“顶着钢盔头跑来跑去”,“装模作样地嗅一朵花”…… 每...
一贯的王朔。
评分那些看上去坏透了的主意和鬼点子以及不像是人说出来的话想出来的奇思妙想无不给我们揭示了一个奇特的世界。问题是,世界本该如此,抑或世界事实上就隐藏在我们看到的表象之下,就是如此。
评分那些看上去坏透了的主意和鬼点子以及不像是人说出来的话想出来的奇思妙想无不给我们揭示了一个奇特的世界。问题是,世界本该如此,抑或世界事实上就隐藏在我们看到的表象之下,就是如此。
评分又是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记录文革时期的生活,军队家属大院,孩子们哭笑着成长,平凡琐碎却真实。最喜欢里面“我”的体内还有另外一个我,陪着我,又可以随时从这绝望而漫长的生活中逃离,恍惚了时间,保护了那一颗一直是理想主义者的心。真好。
评分王朔是怎么记得这么多小时候的事儿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