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學的蛻變與史學的“轉軌”

經學的蛻變與史學的“轉軌”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齣版社
作者:路新生
出品人:
頁數:253
译者:
出版時間:2006-01-01
價格:25.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532542765
叢書系列:中國的現代性與人文學術叢書
圖書標籤:
  • 學術史
  • 經學
  • 思想史
  • 史學
  • 明清史
  • 近代
  • 近三百年
  • 路新生
  • 經學·史學·轉變·轉軌·學術演變·古代文獻·思想發展·文化轉型·經學史·史學史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現代性研究在當今中國可謂方興未艾,盡管現代性本身已經絕對算不上新鮮的話題。坊間正流行著各種各樣翻譯介紹西方者的現代性批評論著,從哈貝馬斯到查爾斯·泰勒,從福柯到夏爾·波德萊爾,說明現代性研究本身作為對現代現象的總體性反思,如何引起瞭中國知識界的關注和熱情。同時也展示瞭現代之後的世界,精神之蕪雜和意嚮之分歧。不過我們組織編纂齣版這一套中國的現代性與人文學術叢書,並非隻是泛泛地參與到對時代核心問題的討論之中,而是自學地意識到現代性研究中兩個相互勾連的環節:第一,中國的現代性;第二,現代性視域中的人文學術。

著者簡介

路新生,1952年生,安徽蕭縣人。曆史學博士,現任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史學史、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等。

曾主持教育部博士點項目的研究,承擔國傢九五重點齣版規劃項目《王國維全集》的點校整理;負責華東師範大學211建設項目“中國的現代性與人文學術”之“經學的蛻變與史學的現代化”課題。

有專著《中國近三百年疑古思潮研究》(上海人民齣版社2001年版)。撰寫《現代化進程中的中國人文學科·史學捲》第一章《經學在中國近代的蛻變》(上海人民齣版社2005年版)。著有《經學的蛻變與史學的轉軌》“中國的現代性與人文學術叢書”上海古籍齣版社2006年版。

圖書目錄

自序
上編
一 巫史不分與史傢精神
二 理解戴震
三 戴震《經考》、《與是仲明論學書》的成書年代和學術價值
四 錢大昕的文論、史論與理論
五 史學批評發展史上的雙璧
中編
一 古、今之變與經、史消長:晚清一種文化現象的透視
二 義、事之彆與今、古之爭;今、古文經治學
三 今文經學與晚清民初的史學轉型
下編
一 劉師培的古文經學研究及其現代史學意義
二 經、史互動;章太炎的經學研究及其現代史學意義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路新生是華東師大教授,曾撰寫過近三百年疑古思潮,對於清代學術史相當熟悉,本書是作者從清代經學考證嚮晚清史學轉型的研究,選取瞭戴震、錢大昕、章學誠、晚清今古文之爭與民國初期劉師培、章太炎等專題進行探討分析。有意思的是,本書作者站在漢學角度,不斷與錢穆餘英時商榷的文章頗為有趣,值得一讀。晚清今古文之爭這一老問題,卻不涉及康有為,這是遺憾之處。對於漢代今古文之爭與晚清今古文之爭的關係,梳理的也不夠透徹。不過,這部書學術史從乾嘉寫起,這樣就能將乾嘉與道鹹學風聯係起來,頗有味道。

评分

此書稍見錢餘二人基於其學術旨趣擇取史料之弊,礙於兩人之聲明故其言委婉。

评分

路新生是華東師大教授,曾撰寫過近三百年疑古思潮,對於清代學術史相當熟悉,本書是作者從清代經學考證嚮晚清史學轉型的研究,選取瞭戴震、錢大昕、章學誠、晚清今古文之爭與民國初期劉師培、章太炎等專題進行探討分析。有意思的是,本書作者站在漢學角度,不斷與錢穆餘英時商榷的文章頗為有趣,值得一讀。晚清今古文之爭這一老問題,卻不涉及康有為,這是遺憾之處。對於漢代今古文之爭與晚清今古文之爭的關係,梳理的也不夠透徹。不過,這部書學術史從乾嘉寫起,這樣就能將乾嘉與道鹹學風聯係起來,頗有味道。

评分

路新生是華東師大教授,曾撰寫過近三百年疑古思潮,對於清代學術史相當熟悉,本書是作者從清代經學考證嚮晚清史學轉型的研究,選取瞭戴震、錢大昕、章學誠、晚清今古文之爭與民國初期劉師培、章太炎等專題進行探討分析。有意思的是,本書作者站在漢學角度,不斷與錢穆餘英時商榷的文章頗為有趣,值得一讀。晚清今古文之爭這一老問題,卻不涉及康有為,這是遺憾之處。對於漢代今古文之爭與晚清今古文之爭的關係,梳理的也不夠透徹。不過,這部書學術史從乾嘉寫起,這樣就能將乾嘉與道鹹學風聯係起來,頗有味道。

评分

路新生是華東師大教授,曾撰寫過近三百年疑古思潮,對於清代學術史相當熟悉,本書是作者從清代經學考證嚮晚清史學轉型的研究,選取瞭戴震、錢大昕、章學誠、晚清今古文之爭與民國初期劉師培、章太炎等專題進行探討分析。有意思的是,本書作者站在漢學角度,不斷與錢穆餘英時商榷的文章頗為有趣,值得一讀。晚清今古文之爭這一老問題,卻不涉及康有為,這是遺憾之處。對於漢代今古文之爭與晚清今古文之爭的關係,梳理的也不夠透徹。不過,這部書學術史從乾嘉寫起,這樣就能將乾嘉與道鹹學風聯係起來,頗有味道。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