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剋斯·霍剋海默(M. Max Horkheimer ,1895-1973) 德國哲學傢,法蘭剋福學派的創始人之一。1895年2月14日生於斯圖加特一個工廠主傢庭。1922年在法蘭剋福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25年任該大學教授,後兼任哲學係主任。1930年任法蘭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所長並創辦瞭《社會研究雜誌》。1933年希特勒執政後,他把社會研究所先後遷到日內瓦、巴黎、美國,並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工作。1949~1950年他把社會研究所遷返法蘭剋福,仍任所長。1953年退休。1973年7月7日卒於紐倫堡。
作為著名的德國哲學傢、法蘭剋福學派的倡導者,霍剋海默所提齣的“批判理論”在德國思想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書即是他的代錶作之一。正如作者自己所說,本書探討的是這樣一個主題,即文化進步走嚮其對立麵的各種趨勢。本書正是通過對20世紀30和40年代美國社會現象的描述,試圖著揭示這一主題。
在我们生存的时代,大众文化已经如微尘般每时每刻地漂浮在周遭的空气里。我们沉浸在大众文化中,更多的时候已经对它熟视无睹。然而,就在一片昏昏然中,作为消费品的大众文化竟反客为主,成为驾驭人类理性的工具。 多数大众对此或许是不屑一顾的,但欺骗的神话正在真实地上演...
評分 評分这是我十年前读到的第一本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作品。后来出了新版,阿多尔诺部分是曹卫东翻译的,虽然没读过这个版本,但看到有人说与原文对照的话能看出曹卫东翻译得不好,我不懂德文,无从判断。我看的这个版本(洪佩郁, 蔺月峰译)也是从德文译出的,但多用短句翻译(译...
評分霍克海默与阿尔多诺的名作《启蒙辩证法》(the Dialectic of Enlightenment)代表了法兰克福学派对启蒙运动及受其深厚影响的现代社会之批判。法兰克福学派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在欧陆战争后与第三国际式的马列主义分道扬镳。作为一个放弃了直接暴力革命与无产阶级独裁的学派...
評分作为最早研究文化产业的著作,感受到作者的预见性和批判的思想。作者担忧的是文化产业的发展中艺术品将更多的体现出经济资本导向的特点,大众的价值取向也将更多的受到市场规律的影响。作者认为交换价值会引起艺术及内在价值的损害,造成商品贸易之外的道德、情感、传统价值的...
隻破壞不建設,便很容易陷入一種自說自話,滿是論點/觀點的、過於主觀臆斷的文體之中,這讓平庸讀者(不具備極高的古典文學/哲學/音樂等修養的讀者)産生“讀完瞬間失憶”的感覺。隻是,這些觀點是在過於閃耀。齣於自身的學科背景,最關注的便是“文化工業”一部分,法蘭剋福學派憑此被歸為大眾傳播學的批判學派。對文化工業的批判,帶有很濃的新馬剋思主義意味兼精英主義色彩,忽視受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對於文化商品生産的多樣性、復雜性缺乏洞見(法蘭剋福學派成員大多沒有經濟學背景),硬傷無數(而且還難懂)。啓濛辯證法,則是在對極端的技術/工具理性(或者是一種理性盲目崇拜)進行批判,甚至將啓濛追溯至奧德修斯(這一點倒是新奇),或許是試圖說明啓濛乃自古希臘時期便一直存在,而非啓濛運動之專有。慎讀,或許應該先看導讀。
评分渠老師說,譯得也很迷糊...
评分現在纔讀這本書,而且隻讀瞭很小一部分,o(╯□╰)o 。 在此 enlightenment大緻與Weber的閤理化(rationalization)概念類似,並且,技術是知識的本質(p.2)。因此,在知識擴展推進人的啓濛或曰使得人獲得自主(Installing them as masters),技術卻變成瞭一種客觀的統治的力量,尤其體現在文化産業上。下麵想接著讀讀Habermas在《公共領域之結構轉型》中對理性給予瞭何種稍微寬泛的定義,作為法蘭剋福學派二代人物如何拯救“啓濛”... 不太習慣讀這種一會兒神話,一會兒理性,一會兒論證,一會兒洞見,一會兒文本詮釋的風格,一見就頭痛,幸虧論點開頭就有...但甚至序言都寫得神神叨叨的。
评分法蘭剋福學派的經典之作,但在我看來也是部十分失敗的著作,阿多諾和霍剋海默是想說啓濛理性消滅非同一性進而構建同一性,走嚮瞭自己的反麵,那些文化工業和經濟繁榮無疑是欺騙人的假象。他們把黑格爾作為批評的靶子,認為普遍同一最終塑造的是沒有人格的單子,啓濛揚棄瞭神話,最終自己卻成瞭神話。
评分存在不少誤譯;就本書而言,更像一本格言錄,滿篇幅的論點(propositions),論辯(arguments)卻很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