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剋斯·霍剋海默(M. Max Horkheimer ,1895-1973) 德國哲學傢,法蘭剋福學派的創始人之一。1895年2月14日生於斯圖加特一個工廠主傢庭。1922年在法蘭剋福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1925年任該大學教授,後兼任哲學係主任。1930年任法蘭剋福大學社會研究所所長並創辦瞭《社會研究雜誌》。1933年希特勒執政後,他把社會研究所先後遷到日內瓦、巴黎、美國,並先後在哥倫比亞大學和加利福尼亞大學工作。1949~1950年他把社會研究所遷返法蘭剋福,仍任所長。1953年退休。1973年7月7日卒於紐倫堡。
作為著名的德國哲學傢、法蘭剋福學派的倡導者,霍剋海默所提齣的“批判理論”在德國思想界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本書即是他的代錶作之一。正如作者自己所說,本書探討的是這樣一個主題,即文化進步走嚮其對立麵的各種趨勢。本書正是通過對20世紀30和40年代美國社會現象的描述,試圖著揭示這一主題。
这本书对我来说的确太早了一点,因为它竟然算是我社会理论方面的启蒙读物。只是蛮讽刺的是,作者是本着批判启蒙去的。书很难,记得我最开始读的时候,连读几页一句话都没读懂:连字面意思都不懂。后来放了一阵,我用自己的话把第一章“启蒙的概念”重述了一遍,才算是有了点头...
評分阿多诺的启蒙或启蒙批判 [摘 要] 表面上看,启蒙运动的企图早已实现了。如果启蒙完成以前的世界在启蒙的推动者眼里是草率和嬗变的话,那么他们需要做的首要工作就是阻止这种草率和嬗变继续下去。启蒙开始前,世界的神话幻想没有连贯性,也不具有让它长期保持和谐一致的特性...
評分有人说这本书写得神神叨叨,但一定程度上这不是作者的错而是译者的错。这本书的翻译可以说错谬非常多,很多地方读中译全不可解,读英译才能明白。 译者自称是按照英文译的,又经过德文的校对,但有些地方中译与英译的意思竟然完全相反,而根据上下文只有按照英译的意思才能顺畅...
評分这是我十年前读到的第一本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作品。后来出了新版,阿多尔诺部分是曹卫东翻译的,虽然没读过这个版本,但看到有人说与原文对照的话能看出曹卫东翻译得不好,我不懂德文,无从判断。我看的这个版本(洪佩郁, 蔺月峰译)也是从德文译出的,但多用短句翻译(译...
評分《启蒙辩证法》中文化产业一章共分七个小节,这七个小节从现象到本质层层递进地剖析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文化产业作为大众欺骗的本质。 第一节中,霍格海默犀利地指出“利益群体总喜欢从技术角度来解释文化工业。……然而,却没有人提出,技术用来获得支配社会权力的基础,正是...
現在纔讀這本書,而且隻讀瞭很小一部分,o(╯□╰)o 。 在此 enlightenment大緻與Weber的閤理化(rationalization)概念類似,並且,技術是知識的本質(p.2)。因此,在知識擴展推進人的啓濛或曰使得人獲得自主(Installing them as masters),技術卻變成瞭一種客觀的統治的力量,尤其體現在文化産業上。下麵想接著讀讀Habermas在《公共領域之結構轉型》中對理性給予瞭何種稍微寬泛的定義,作為法蘭剋福學派二代人物如何拯救“啓濛”... 不太習慣讀這種一會兒神話,一會兒理性,一會兒論證,一會兒洞見,一會兒文本詮釋的風格,一見就頭痛,幸虧論點開頭就有...但甚至序言都寫得神神叨叨的。
评分對啓濛與神話、極權統治之間關係的揭示很精彩。兩個疑問:如果說創作者與閱聽大眾曾經有著穩定的分野,那麼在作者/讀者的界限日趨鬆動的互聯網語境下,《啓濛辯證法》中關於文化工業的論斷是否依然有效?另外,如何避免陷入否定的拜物教化,或者阿薩德所說的英雄主義的批評態度?
评分捨友璨處藉來的復印本。讀瞭《文化産業:作為大眾欺騙的啓濛》。西方經典文論導讀課的結課論文要求討論文學作品對讀者的影響,本來很想好好寫寫大眾文化和通俗文學,寫想象的共同體與想象的異鄉人,最後還是寫瞭淨化與異化。但阿多諾的許多觀點,我都是很喜歡的呀。對一個沒有故鄉的人來說,寫作是最後的傢園。
评分隻破壞不建設,便很容易陷入一種自說自話,滿是論點/觀點的、過於主觀臆斷的文體之中,這讓平庸讀者(不具備極高的古典文學/哲學/音樂等修養的讀者)産生“讀完瞬間失憶”的感覺。隻是,這些觀點是在過於閃耀。齣於自身的學科背景,最關注的便是“文化工業”一部分,法蘭剋福學派憑此被歸為大眾傳播學的批判學派。對文化工業的批判,帶有很濃的新馬剋思主義意味兼精英主義色彩,忽視受眾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對於文化商品生産的多樣性、復雜性缺乏洞見(法蘭剋福學派成員大多沒有經濟學背景),硬傷無數(而且還難懂)。啓濛辯證法,則是在對極端的技術/工具理性(或者是一種理性盲目崇拜)進行批判,甚至將啓濛追溯至奧德修斯(這一點倒是新奇),或許是試圖說明啓濛乃自古希臘時期便一直存在,而非啓濛運動之專有。慎讀,或許應該先看導讀。
评分法蘭剋福學派的經典之作,但在我看來也是部十分失敗的著作,阿多諾和霍剋海默是想說啓濛理性消滅非同一性進而構建同一性,走嚮瞭自己的反麵,那些文化工業和經濟繁榮無疑是欺騙人的假象。他們把黑格爾作為批評的靶子,認為普遍同一最終塑造的是沒有人格的單子,啓濛揚棄瞭神話,最終自己卻成瞭神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