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從近代中國正統士大夫的文化心理、認識心理與社會心理三個層麵上展開分析,考察他們對於異質文化的排斥態度、極端保守和少數先覺者內心的苦悶與壓抑。
作者認為,近代儒傢文化缺乏一種在西方挑戰麵前,進行自我更新的內部機製,難以實現從傳統觀念嚮近代觀念的曆史轉變,從而隻能繼續以傳統為自我中心的文化心理和陳舊的認識思維框架,來被動地處理種種事態與危局。由於觀念與現實的嚴重悖離,近代儒傢文化從而陷入自身難以擺脫的睏境。
道家比儒家有系统性。系统性的另一面就是封闭和保守。儒家则是一个比较开放性的系统。这个世界就是劣币驱逐良币,坏人残害好人,有系统性的道家长期被冷落,即使一时得势,也是违背自己的义理主张,正所谓“革命在事实上的成功即是其在理论上的失败”;而没有系统性的儒家呢,...
評分刘锡鸿是萧功秦先生本书中重点剖析的一个“士大夫”的标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柏林公使,曾在光绪二年作为副使随郭嵩焘出使英伦。可刘锡鸿“放眼看世界”后,其坚固的国粹立场却未损一分。面对不可抹杀的西方文明,他选择了用固有的“孔孟之道”来解释,最后似乎还真的说...
評分这本自称是得益于许多边缘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尤其是心理学)的历史文论其实是具体地在中国语境下阐释了Galbraith在60年代就提出了的“传统智慧”的困境。这再次提示我在深入地做专门学问之前,还是要各个学科都广泛涉猎,对扩大眼界非常有好处。可惜现在学校的“通识教育”...
評分刘锡鸿是萧功秦先生本书中重点剖析的一个“士大夫”的标本。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驻柏林公使,曾在光绪二年作为副使随郭嵩焘出使英伦。可刘锡鸿“放眼看世界”后,其坚固的国粹立场却未损一分。面对不可抹杀的西方文明,他选择了用固有的“孔孟之道”来解释,最后似乎还真的说...
評分这本自称是得益于许多边缘学科的概念和方法(尤其是心理学)的历史文论其实是具体地在中国语境下阐释了Galbraith在60年代就提出了的“传统智慧”的困境。这再次提示我在深入地做专门学问之前,还是要各个学科都广泛涉猎,对扩大眼界非常有好处。可惜现在学校的“通识教育”...
時至今日,再迴顧其結論。沐浴堯舜禹湯文武周公孔子聖道下的華夏民族,崛起之勢的確非西方所能阻擋和匹敵。所謂的最適閤中國土壤的我國執政黨,如今大力弘揚傳統文化,不就是以中體為本嗎?加速對外開放,增加中外交流,學習西方新技術,將西方優秀的思想為我所用,不也是西學為用嗎?關於“中體為本,西學為用”的指導思想,實在不見得為錯誤,洋務派失敗的原因應另有它義。 但,書是好書,見解通透,語言錶述生動有趣。
评分如果80年代讀,可以多打幾顆星
评分透,但是恐怕不是很可靠
评分典型的心理史學著作。不可否認,正是晚清士大夫階層的愚昧加劇瞭中國的危機,直到今天仍未解決!
评分牛比烘烘的中華文化每天被一些扯淡憤青掛在嘴上力求復興,在承認偉大的中華魂時,誰也不能逃避一個現實:1840年的一個世紀以來,泱泱大中華被人欺辱的何等窩囊!!!難道隻是政府無能那麼簡單麼?政府無能國人渙散又是什麼原由呢?(黃仁宇的萬曆十五年柏楊的國人史綱更是極品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