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共九章,包括:世紀之間、東西方詩人死亡觀之比較、文學作品中的死亡情結、文學作品中的自殺母題等。
正当那把人引向生活高峰的东西刚刚显露出意义时,死却在人那里出现了。 这死指的不是“一般的死”,而是“巨大的死”,是不可重复的个体所完 成和做出的一项无法规避的特殊功业。 ——施太格缪勒 1989年3月26日,年仅25岁的诗人海子,留下...
評分正当那把人引向生活高峰的东西刚刚显露出意义时,死却在人那里出现了。 这死指的不是“一般的死”,而是“巨大的死”,是不可重复的个体所完 成和做出的一项无法规避的特殊功业。 ——施太格缪勒 1989年3月26日,年仅25岁的诗人海子,留下...
評分正当那把人引向生活高峰的东西刚刚显露出意义时,死却在人那里出现了。 这死指的不是“一般的死”,而是“巨大的死”,是不可重复的个体所完 成和做出的一项无法规避的特殊功业。 ——施太格缪勒 1989年3月26日,年仅25岁的诗人海子,留下...
評分正当那把人引向生活高峰的东西刚刚显露出意义时,死却在人那里出现了。 这死指的不是“一般的死”,而是“巨大的死”,是不可重复的个体所完 成和做出的一项无法规避的特殊功业。 ——施太格缪勒 1989年3月26日,年仅25岁的诗人海子,留下...
評分正当那把人引向生活高峰的东西刚刚显露出意义时,死却在人那里出现了。 这死指的不是“一般的死”,而是“巨大的死”,是不可重复的个体所完 成和做出的一项无法规避的特殊功业。 ——施太格缪勒 1989年3月26日,年仅25岁的诗人海子,留下...
詩人和自殺是好朋友
评分主要從神話思維入手分析文人的自殺現象。1.文筆不穩定,時而平庸,時而驚艷。2.個案分析為主,並未形成係統的理論。3.二手資料為主,缺乏一手的研究和深度。4.對作品的解讀不敢全部認同,持保留意見。
评分死是一種藝術。蘇格拉底說:“我死去,你們活著,哪個更好,隻有神知道。”詩人選擇用這樣一種方式來獲得最大的自由,為詩性生命劃下最後一道絕美的詩篇。
评分並不是所有文人的自殺本身都含有詩意,當然旁觀者可以給這件事附會些。作為科普讀物還不錯,但遠沒有序言裏描述的那麼讓人振奮。
评分關於這本書的難度,作者在其書後寫的:嘗試一種新的形式,一種試圖在學術性和通俗性之間融閤的方式。書中的各個部分不能完整的協調,一半學術一半通俗不可能完全並行。這也是看起來會有點苦澀的原因,書的整體內容,從整體上來說,還是滿意的,這也隻是從一個讀者的角度。讀者與作者之間有一條感情紐帶:能夠産生感情共鳴,能從的書的部分或全部內容中獲取一點自己能有所收獲的,這就夠瞭。如果什麼都沒有,純粹的走馬觀花,這簡直就是浪費時間浪費生命,也沒有什麼意思。很慶幸,我沒有戳中我的要害。書的內容,書的安排,完全和以往的書不同,相當於是一種全新的風格,比如黑白的處理,黑白,正正迎閤瞭生與死的主題。其中給自己大滿足的地方,無非就是葉賽寜、傑剋倫敦、川端康成、芥川龍之介、伍爾夫、海子、顧城……自殺曆程分析,以及,神話思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