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妮‧摩裏森 Toni Morrison
本名Chloe Anthony Wofford,一九三一年誕生於美國俄亥俄州樂仁鎮。一九五三年畢業於華府的郝華德大學英文係,兩年後取得康乃爾大學文學碩士。曾在多所大學任教,擔任紐約市藍燈齣版社編輯、資深編輯,一九八九年起榮膺普林斯頓大學講座教授。著有《至藍之眼》(The Bluest Eye, 1970)、《蘇拉》(Sula, 1973)、《所羅門之歌》(Song of Solomon, 1977)、《黑寶貝》(Tar Baby, 1981)、《寵兒》(Beloved, 1987)、《爵士樂》(Jazz, 1992)、《樂園》(Paradise, 1997)等七部長篇小說。摩裏森為當代美國最重要的黑人作傢,曾獲得多項榮譽,包括全國書評傢協會獎和普立茲文學獎,並於1993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七○年代的一則報導:一個女黑奴殺死自己的親生骨肉,原因為不讓孩子遭受奴隸製度的迫害,繫獄的她依然堅信自己沒錯;榮獲1993年度普立茲文學獎的《寵兒》即由此報導延伸而來。描述著一間鬧鬼的屋子,一個受盡滄桑的黑奴和一個來歷不明、似人似魅的女孩;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摩裏森,援引非洲的口述傳統,採取斷斷續續、反覆迴鏇式的敘述策略,打破生者和死人的區隔,模糊寫實與魔幻的界線,現在混雜著過去,現實揉閤著幻想。她一貫以黑人社群的歷史及其命運為主題創作,刻劃美國奴隸製度的殘酷與恐怖,描繪非裔美國人在生活和靈魂上痛苦的焠鍊及蛻變過程。
在读过《爵士乐》不久,我拿起《宠儿》,正如所预料的一样,托妮再一次向我展现了她文字的魅力,和诸多语言也无法诉说的强烈情感。 “124号恶意充斥”,仅第一句,就令我感到一股沉重扑面而来。托妮说过,这是一本建立在真实事件上的小说,是一个有关母爱的无法重复的故事。 ...
評分《寵兒》,從圖書館借來原版書籍,讀來相當艱澀。 作為一個黑人作家,又是女作家,Toni Morrison本身就具有了太多文學書寫契機。看了英文版導讀的前言,翻譯者雷格和潘岳對Toni Morrison的推薦讓我忍不住想對《寵兒》這個奇特的故事以及背後的故事再深探求。 也許,Morriso...
評分《寵兒》,從圖書館借來原版書籍,讀來相當艱澀。 作為一個黑人作家,又是女作家,Toni Morrison本身就具有了太多文學書寫契機。看了英文版導讀的前言,翻譯者雷格和潘岳對Toni Morrison的推薦讓我忍不住想對《寵兒》這個奇特的故事以及背後的故事再深探求。 也許,Morriso...
深刻感動,小說技法幾近完美,爆發壓抑的澎湃情感
评分深刻感動,小說技法幾近完美,爆發壓抑的澎湃情感
评分深刻感動,小說技法幾近完美,爆發壓抑的澎湃情感
评分深刻感動,小說技法幾近完美,爆發壓抑的澎湃情感
评分深刻感動,小說技法幾近完美,爆發壓抑的澎湃情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