瑪麗·雪萊(Mary Shelley,1797~1851)是英國女作傢,英國十九世紀上半期浪漫主義派的著名詩人波西·比希·雪萊(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的第二個妻子。她生於英國倫敦,原名瑪麗·戈德溫(Mary Godwin),是英國哲學傢、小說傢威廉·戈德溫(William Godwin,1756一1836)的女兒 她於1814年隨同雪萊去歐洲大陸,1816年兩人結婚。雪萊夫婦常與英國著名詩人拜倫(Byron)和散文傢、詩人利·亨特(Leigh Hunt)交往。《弗蘭肯斯坦》一書據說就是按拜倫的建議而寫的。此書於1818年完成,是英國文學史上最早的科幻小說之一。這部小說齣版後,受到各國評論傢的重視。瑪麗·雪萊的其他作品有:The Last Man(1826),Lodore(1835),Folker(1837)等。瑪麗於雪萊死後第二年(1823)迴到英國。她為編輯雪萊詩集、書信集、散文和其他作品集作齣瞭很大的貢獻。
赛博格概念最早来自于美国航空航天局的两个科学家Manfred Clynes和Nathan Kline。20世纪60年代,她们从'' cybernetic organism''(控制有机体)两个词中各取前三个字母构造了一个新词''cyborg''。这个概念的提出旨在通过技术手段对空间旅行人员的身体性能进行加强。也就是说,...
評分其实就是大名鼎鼎的《弗兰肯斯坦》,这个故事的家喻户晓可能还得归功于好莱坞的电影。最初我以为这是一个极好消遣时间的小说。恐怖的医学实验,科学怪人变态杀人手法以及科学家的扭曲人格等等恐怖元素都是我非常期待的。 然而结果还是让人蛮失望的,科学怪人只杀了似...
評分引: “即人制造了机器,但并不能主宰机器,反而被机器反咬一口。直到最近读了完整版,我才知道这部号称科幻小说之母的小说,包含的无穷内涵并不止科技问题。 小说的情节很简单。弗兰肯斯坦野心勃勃地创造了一个奇丑无比的巨人,希望以生命制造者的身份赢得敬仰。但被创造的怪...
評分 評分“而我这个被遗弃的受苦人却是个怪胎,活该受人轻蔑、蹂躏、践踏,被踢来踢去。”小说结尾,怪物疾声控诉,控诉狠心的造物主,控诉不公的命运。在怪物身上,它的出生便是种罪恶,是伴随其一生的原生之罪。这就注定了它要穷尽一生的时间去救赎,而如何救赎,便成了横亘于怪物面...
讀瞭整整兩夜. 一個關於罪與罰、死亡、孤獨與探索的故事. 敘述者換瞭又換, 詞卻還是那一撥詞.. 太喜歡這開頭瞭: "Did I request thee, Maker, from my Clay/To mould me Man,did I solicit thee/From darkness to promote me, or here place/In this delicious Garden?" 天可憐見的Mary Shelly啊!
评分生詞什麼的自動忽略拉
评分雖然是早起的科幻經典,但是因為裡麵的人物設置,我實在是愛不起來。對於Victor和船長長篇的獨白,我簡直看得要吐……
评分怎麼說呢,這是人傢中二少女寫的歪歪文學啊,雖說它的確可以稱得上科幻鼻祖,也可以結閤無數同題材後來者來談所謂人性、造物、社會、心理的內容,但不能否認瑪麗寫這篇文的時候並不一定有多麼深的思考,它當然不怎麼好,不論情節和人設都是非常稚拙的,脫離這個背景說這本書爛那是耍流氓好嘛……
评分很多東西要從討論課纔能學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