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角社会

街角社会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商务印书馆
作者:[美] 威廉·富特·怀特
出品人:
页数:503
译者:黄育馥
出版时间:1994-9-1
价格:CNY 35.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100043946
丛书系列: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政治法律社会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人类学
  • 田野调查
  • 街角社会
  • 芝加哥學派
  • 美国
  • 社会
  • 怀特
  • 社会学
  • 城市生活
  • 街角文化
  • 社区研究
  • 日常社会
  • 人情关系
  • 城市空间
  • 社会互动
  • 邻里关系
  • 基层社会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之一,主要是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是,并对这一观察过程、所获资料及结论的翔实而生动的记述。

本书作者于1936至1940年,对波士顿市的一个意大利人贫民区(即作者称之为“科纳维尔”的波士顿北区)进行了实地研究。他以被研究群体——“街角帮” 一员的身分,置身于观察对象的环境和活动中,对闲荡于街头巷尾的意裔青年的生活状况、非正式组织的内部结构及活动方式,以及他们与周围社会(主要是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组织)的关系加以观察,并及时作出记录和分析,最后从中引出关于该社区社会结构及相互作用方式的重要结论。

作者简介

威廉·福特·怀特 美国芝加哥学派社会学家,美国艺术和科学研究院院士。1914年生于马萨诸塞州。1943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自1942年其,曾先后在俄克拉荷马大学,芝加哥大学,康奈尔大学任教。1964年任美国应用人类学协会主席,1977至1978任美国社会学协会主席,并兼任多项职务。1982年曾来华讲学。本书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他最重要的一部著作。

目录信息

中文版序言
第四版序言
引言:科纳维尔和它的人们
第一编 街角青年和男大学生
第一章 多克和他的小伙子们
一 诺顿帮的成员
二 保龄球和社会地位
三 诺顿帮和阿芙罗狄蒂俱乐部
四 多克的政治竞选
五 解体
第二章 奇克和他的俱乐部
一 奇克·莫雷利的故事
二 组织俱乐部
三 社交活动
四 反对奇克
五 第二个季度
六 分裂
七 共和党政治
八 奇克·莫雷利的事业
第三章 社会结构和社会流动
一 群体的性质
二 街坊文教馆的社会角色
三 忠诚和社会流动
第二编 非法团伙成员和政治家
第四章 非法团伙活动的社会结构
一 非法团伙活动的历史
二 彩票赌博组织
三 与警方的关系
四 社会背景中的非法团伙成员
第五章 科纳维尔社交和体育俱乐部中的非法团伙成员
一 托尼·卡塔尔多和谢尔比大街的青年们
二 组织俱乐部
三 改组俱乐部
四 政治争端
五 危机和托尼·卡塔尔多
六 托尼的宾戈赌会
七 新的管理机构
八 卡洛和托尼
第六章 政治和社会结构
一 政治组织性质的不断变化
二 政治生涯
三 组织竞选
四 政治集会
五 选举日
六 政治义务的性质
第三编 结论
结论
一 帮与个人
二 社会结构
三 科纳维尔的问题
附录
附录一 关于《街角社会》的成书过程
一 个人背景
二 选中科纳维尔
三 制定研究计划
四 最初的努力
五 与多克交往的开端
六 参与观察的训练
七 政治冒险
八 重返诺顿街
九 重新制定研究计划
十 还是街角帮
十一 研究非法团伙活动
十二 向市政厅进军
十三 告别科纳维尔
十四 重访科纳维尔
十五 使《街角社会》作为一篇博士论文被接受
十六 50年后重访街角社会
附录二 怀特对一个弱者的影响(安杰洛·拉尔夫·奥兰代拉著)
附录三 参考文献举要
索引
图表目录
诺顿帮,1937年春季和夏季
安杰洛的小伙子们
街角交谈
科纳维尔社交和体育俱乐部的非正式组织,1939年9月初
科纳维尔社交和体育俱乐部的非正式组织,1940年2月
科纳维尔社交和体育俱乐部的非正式组织,1940年夏
拉韦洛的竞选组织
拘捕和开脱
建成公园的围栏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不得不承认,美国的社群组织曾非常繁荣。(我不禁要问,我国有过这样的繁荣时刻吗?) 社群组织包括以一定目标或活动聚集的群体,如保龄球俱乐部、xx学校监察委员会、防家暴联盟、戒酒联合会等等,也包括一些没有确切目标的自然集结,如“诺顿帮”。 不消多说,社群的建立有其...

评分

我总是很惭愧,接触社会学两年多,尚没有炼出一个火眼金睛的可以洞察世事的视角,也没有超然冷静的心态来分析社会问题,甚至读个简明易懂的专业书籍也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记得以前看Durkheim的《自杀论》和Mead的《心灵,自我和社会》,在图书馆正襟危坐煞有其事地摆出...  

评分

感谢老天爷,在我陷入一头雾水之际抛下一本《街角社会》 把我拍醒,另外还得庆幸William Whyte当初没有把他的博士论文扩展到Edward Wilson所说的“从三楼扔下能把人砸死”的“经典”标准,虽然无论从任何其他尺度来衡量它都绝对够得上一本经典。 当时,我正踌躇满志地准备将一...  

评分

组织社会学万岁!(我只打了三星,主要是觉得成文style不行。) 社会工作者????,????加油啊 另外我想要多想想的是: 1. 作者为什么要做这样的研究(写小说者的存在危机+对社会改革的迫切愿望)和当下社会学学生学者的存在模式。 2. 意大利人为什么移民?(一战?穷?乱?南北...  

评分

不得不承认,美国的社群组织曾非常繁荣。(我不禁要问,我国有过这样的繁荣时刻吗?) 社群组织包括以一定目标或活动聚集的群体,如保龄球俱乐部、xx学校监察委员会、防家暴联盟、戒酒联合会等等,也包括一些没有确切目标的自然集结,如“诺顿帮”。 不消多说,社群的建立有其...

用户评价

评分

比较有趣的部分是分析警察的作用那一节,关于中产阶级对警察的期望和贫民区意大利移民对警察的期望之间的矛盾描述很科学

评分

实际上并没有兴趣最终读完这部细碎的街头青年志,但这即便不是作者的行为艺术, 看看结论如何使《街角社会》作为一篇博士论文被接受也是很值得玩味的

评分

作者回顾过程方法的长篇反思是类似于《社会学的想象力》中《论治学之道》的宝贵分享,是否能与正文合融则是更激进的探索方向。《火线》和《大西洋帝国》可作辅读。那时节作者混迹波士顿内城田田野野,帕森斯在城北小镇砌着理论大砖,埃利亚斯在大英馆爬梳历史逸闻谱写另类田野,经典们都有美好的前程。

评分

附录一看得热泪盈眶

评分

少年听说,壮夫乃读完的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