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求真理的指導原則

探求真理的指導原則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笛卡爾(1569-1650),生於法國西部,8歲時被送到歐洲當時最有名的學校之一的拉夫賴公學學習。1616年獲得法學碩士學位。1639年,他用拉丁文寫瞭他最著名的著作《第一哲學沉思錄》。1644年齣版瞭《哲學原理》,1649年齣版瞭《論靈魂的激情》。

出版者:商務印書館
作者:(法)笛卡爾
出品人:
頁數:187
译者:管震湖
出版時間:1991-1
價格:1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100006064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哲學 
  • 笛卡爾 
  • 方法論 
  • 思維 
  • 西方哲學 
  • 笛卡兒 
  • 真理 
  • 法國 
  •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探求真理的指導原則》作者笛卡爾,西方近代資産階級哲學奠基人之一。他的哲學與數學思想對曆史的影響是深遠的。人們在他的墓碑上刻下瞭這樣一句話:“笛卡兒,歐洲文藝復興以來,第一個為人類爭取並保證理性權利的人。” 探求真理的指導原則》是關於笛卡爾探求真理的21個指導原則。

具體描述

讀後感

評分

世界是一个丰满的大体系,认识它需要将它每一个节点弄得通透,然后逐一连接起来,所以他提出了 秩序和度量。 秩序存在于全部地方,无法想象混沌是无序的样子,而度量是考察秩序的好的切入口,秩序是形成度量的基础。  

評分

世界是一个丰满的大体系,认识它需要将它每一个节点弄得通透,然后逐一连接起来,所以他提出了 秩序和度量。 秩序存在于全部地方,无法想象混沌是无序的样子,而度量是考察秩序的好的切入口,秩序是形成度量的基础。  

評分

今天刚从图书馆借到这本书,拿来看了前几篇,很多句子的翻译都有问题,句子本身的文法出现诸多错误,很影响阅读,郁闷! 再往下看看吧,希望看了后面,可以有助于理解前面的篇章!  

評分

探求真理的指导原则 By 笛卡尔 1, 研究的目的,应该是指导我们的心灵,使它得以于对“世上”呈现的一切事物,形成确凿、真是的判断 2, 应该仅仅考察凭我们心灵似乎就足以获得确定无疑的认识的那些对象 3, 关于打算考察的对象,应该要求的不是某些别人的看法,也不是我们自...  

評分

悠长假期(上) 七天的时间,其实算不得悠长的。我希望我的一生都是一个假期。虽然庄子说了:“大块劳我以生,息我以死”。他以为生命焰火的熄灭,才是真正的假期。但是我不喜欢。我不喜欢这样黑暗而无尽头的假期。我希望我的悠长假期是缓慢的、温暖的、透明的、在时间的流逝...

用戶評價

评分

笛卡爾意圖在人的普遍認識能力(亦即天賦觀念)的基礎上,而非從對象、事物本身的劃分上,構建人類知識體係的基本架構和知識體係,因為“應該僅僅考察憑我們的心靈似乎就足以獲得確定無疑的認識的那些對象”。這也就是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中所提到的“內在性”。達緻知識確定性的方式有兩種:“直觀”(intuitus)與“演繹”(deductio)。直觀強調對象直接呈現在人的認識或心靈前,是“純粹專注心靈的構想”。隻有通過直觀+演繹的方式,推演齣較遠的知識,“從直觀一切命題中最單純的那些齣發,試行同樣逐級上升到認識其他一切命題”,同時保證直觀的確實性,最後通過列舉,掃清人類知識大廈。不過,構建知識體係必然需要方法,“方法,對於探求事物真理是絕對必要的”——分析方法。

评分

李猛真的是一個笛卡爾主義者,弟子董皓《指導心靈的規則》估計將要齣版,吳增定認為或者至少他對外說現在沒有一個人會認為自己的學說是可以適應並容納當今物理學、化學、數學、美學、經濟學、曆史學等一切學科的,而李猛認為笛卡爾主義迄今可行,依然可以作為一切學科的哲學基礎。就規則這本書而言,屈光學光摺綫的例子最好,科學傢在實驗還原過程中數學式地將光摺綫分析為入射角與摺射角的區分,而後物理學研究空氣與水作為透光介質,再進一步歸納為光照,科學的工作在此完成。若再進一步發現自然力這一絕對項,則是哲學傢的任務瞭,並且哲學傢要能以此直觀上升演繹下去。然而萊布尼茲問題齣現瞭,這一確定性頂端的明見性不正是最模糊的神義論信與不信的問題嗎?有鑒於此,笛卡爾纔會從方法走嚮形而上學,更在物質、理智和共同外引入永恒真理,這是過渡

评分

笛卡爾意圖在人的普遍認識能力(亦即天賦觀念)的基礎上,而非從對象、事物本身的劃分上,構建人類知識體係的基本架構和知識體係,因為“應該僅僅考察憑我們的心靈似乎就足以獲得確定無疑的認識的那些對象”。這也就是黑格爾在《哲學史講演錄》中所提到的“內在性”。達緻知識確定性的方式有兩種:“直觀”(intuitus)與“演繹”(deductio)。直觀強調對象直接呈現在人的認識或心靈前,是“純粹專注心靈的構想”。隻有通過直觀+演繹的方式,推演齣較遠的知識,“從直觀一切命題中最單純的那些齣發,試行同樣逐級上升到認識其他一切命題”,同時保證直觀的確實性,最後通過列舉,掃清人類知識大廈。不過,構建知識體係必然需要方法,“方法,對於探求事物真理是絕對必要的”——分析方法。

评分

在這部早期手稿中,笛卡爾以談論“原則”為名,建立起瞭自己的形而上學,其特徵在於:第一,在思維之物與廣延之物間做齣瞭明確的區分;第二,以真理唯一的信念為導嚮,引入還原論的方法,訴諸組成對象的“簡單性質”、並將對象當作無非是簡單性質的集閤;第三,在尋找簡單性質時,不以存在論而以認識論為導嚮,突齣瞭形而上學的“為我性”。從成書的觀念背景看,笛卡爾開啓的近代形而上學在其傾嚮上根源於對文藝復興神秘主義之晦澀曖昧性的恐懼與拒斥,以片麵的形式化的路綫追求明晰,這從笛卡爾在手稿中使用的充滿感情色彩的語言中可見一斑。翻譯上瑕疵很多,影響理解。

评分

隻在純粹簡單的事物上 纔能獲得確定的經驗。“人類的認知範圍”“心靈的認知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