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一本关于家庭社会学的著作,曾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作者根据抗日战争时期自己在大学授课时的讲义整理、编写而成。书中主要论述了家庭所担负的有关生育子女的若干理论问题。但本书所论述的不止是生育,凡是与种族延续有关的一套活动体系都讨论到了。其中包括:配偶的选择、婚姻关系、家庭组织、双系抚育、父母的权力、世代的隔膜、社会继替、亲属的扩展等等。作者在书中对这些问题的剖析的提出的一些理论观点,对我们今天如何处理家庭婚姻问题、子女教育问题等仍然很有教育意义。
目录
派与汇(代序)
第一章 种族绵续的保障
第二章 双系抚育
第三章 婚姻的确立
第四章 内婚和外婚
第五章 夫妇的配合
第六章 社会结构中的基本三角
第七章 居处的聚散
第八章 父母的权力
第九章 世代间的隔膜
第十章 社会性的断乳
第十一章 社会继替
第十二章 世代参差
第十三章 单系偏重
第十四章 以多继少
第十五章 续绝
第十六章 亲属扩展
读费孝通先生的书,有一个很明显的体会,在研究社会问题时,费先生总是不断地把目光往返于自然与文化之间,既关注文化现象的自然原因,也关心自然现象的文化后果;既用严谨的科学结论说明自然事实,也用精深的文化修养阐释义理。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这是一种可贵的学术习惯,...
评分读费孝通先生的书,有一个很明显的体会,在研究社会问题时,费先生总是不断地把目光往返于自然与文化之间,既关注文化现象的自然原因,也关心自然现象的文化后果;既用严谨的科学结论说明自然事实,也用精深的文化修养阐释义理。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这是一种可贵的学术习惯,...
评分“本书根据作者抗战期间在云南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时的讲义整理而成。作者以功能主义理论为基础,不局限于探讨生育问题本身,凡属因种族繁衍的需要而引申或派生的一切足以满足这种基本需要、维护此项重要功能的事物、制度,都在本书的关注之列,如配偶的选择、婚姻...
评分 评分虽然费老逻辑清晰,解释通俗易懂,但是不能否认很多理论在现在这个时代都站不住脚。书是站在社会的角度来分析个体,但是我是从作为这个时代的个体的角度来读书。 以下是我的几个质疑,欢迎讨论: 本书一开始引入婚姻,形容一男一女为最小的抚育单位。并且提出“世界上所有的社...
“婚姻的痛苦依然存在,所不同的是方式已经换过罢了,而这种痛苦是从婚姻关系的内在的性质所发出的。”
评分前半部分比较精彩,后半部分则略显平庸。
评分感到一些治愈
评分釜底抽薪式的透彻。生而为人,尽是社会结构中的囚徒。
评分最大启发:婚姻不是个体行为,而是社会行为,影响的不仅仅是个体,还是两个家庭。同居或领证都只是个体承认和国家法律承认,“办酒”,才真正是“社会认可”,“民间认可”,民间不认可,你等于没结婚。再者,一旦结婚,夫妻就成了次要,孩子才是最重要,生育,生殖和抚育,生殖容易,抚育不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