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89年法国人以从所未有的最大努力,将自己的命运断为两截,把过去与将来用一道鸿沟隔开。但他们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情感、习惯、思想,他们利用了旧制度的瓦砾来建造新社会的大厦。因此,若要充分理解大革命及其功绩,必须去考察那逝去的、坟墓中的法国。
法国大革命有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似乎要摧毁过去的一切;第二阶段要恢复部分已被遗忘的东西。旧制度有大量法律和政治习惯在1789年突然消失,几年后重又出现,恰如某些河流沉没地下,又在不太远的地方重新冒头,使人们在新的河岸看到同一水流。
这部《旧制度与大革命》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新东西,发了什么前人所未发的新意?托克维尔开宗明义就指出,他从事的是“关于法国革命的研究”,而不是写另一部大革命史。既是“研究”,就要提出问题。从各章题目就可以知道作者要解决的是哪些问题。从方法论说,这也可以称为后来“年鉴学派”创导的问题史学。例如,托克维尔企图说明:何以全欧洲几乎都有同样的政体,它们如何到处都陷于崩溃?何以封建特权对法国人民比在其他地方变得更为可憎?何以中央集权行政体制是旧制度的体制,而不是大革命或帝国的创造?何以18世纪的法国的人们比其他国家人民更彼此相似,同时又彼此分离,漠不相关?尽管文明不断进步,何以18世纪法国农民的处境有时甚至比13世纪的农民处境更恶劣?何以18世纪法国文人成为国家的主要政治人物?何以法国人宁愿先要改革,后要自由?何以行政革命先于政治革命?路易十六时期是旧王朝最繁荣时期,这种繁荣如何加速了革命?等等。每一个问题几乎都可写成专著。
与19世纪一些思想家、哲学家——从斯塔埃尔夫人到基内——不同,托克维尔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扎实实地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他阅读、利用了前人从未接触过的大量档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他是第一个查阅有关国有财产出售法令的历史家;他还努力挖掘涉及农民状况和农民起义的资料。根据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发自己的论点。
托克维尔(Alexis de Tocqueville,1805.7.29-1859.4.16),法国政治家、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1841年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士。1849年出任立宪大会副主席和外交部长。在拿破仑三世1851年政变后退出政界,从事历史研究和著述。代表作有《论美国的民主》《旧制度与大革命》等。
前言 这篇前言主要说的一个问题,即专制与个人道德,尤其是公共道德的问题。专制推动狭隘的个人主义,使人们彼此隔绝,专制与平等的结合,将使心灵与精神的普遍水准不断下降,而只有自由才能造就伟大的公民 第一编 第一章 大革命爆发之际,人们对它的评论歧异 大革命爆发之前...
评分一部书可以成为传世名著,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其中蕴涵着一些同普遍人性相关的东西,可以超越时间地点,乃至民族文化。《旧制度与大革命》,恰恰就是这样一本书。 托克维尔是我非常尊敬的一位作家,他的另一本《论美国的民主》,也令我受益匪浅。贵族出身,又参与法国大革命和美国...
评分http://beeplin.blog.163.com/blog/static/172544160201262192954385/ 翻出了自己八年前写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书评~ 那时候正是研三,作为一个刚刚开始对政治经济历史之类玩意儿感兴趣的工科生,上渠敬东老师的理论课,写了这么一个四不像的期中论文。八年过去了,看到一...
评分这本《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本老书,只不过是最新出版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是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的著作,探讨的是法国大革命,原有的封建制度由于腐败和不得人心而崩溃,但社会动荡却并未带来革命党预期的结果,无论是统治者还是民众,最后都被相互间的怒火所吞噬。原著出版于1...
评分因为黑格尔在某个地方说过,一切伟大的世界历史事变和人物,可以说都出现两次。马克思替他补充了一点:第一次是作为伟大的悲剧出现,第二次是作为卑劣的笑剧出现。 正文 请不要少于140字 所以说,海里的叔叔伯伯们担心自己会被送上断头台,其实他们只会因为被农民老爷爷养的...
料是有的,就是写作方式太混乱。
评分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背叛历史就意味着毁灭:大革命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实质是增加公共权威当然力量和权利,大革命一旦成功,便使产生革命的原因消失,革命由于本身的成功,反而变得不可理解了。
评分读了四分之一 作罢 看不懂 道行太浅 哎。。
评分19世纪中期的政治学著作,跟此前读的卢梭作品和利维坦一样,异常怪异,说历史不像历史,说政论不像政论,还有几分文化散文的飘逸和酸气,偶尔妙语连珠,但大部分都是语无伦次(对,确实是语无伦次)的各种抒情和辩解,也不明白托克维尔在跟谁较劲,时不时一惊一乍的极端情绪化感慨。翻译的又相当晦涩生硬(译者已屎)。总之干货远比预期的少,除了众所周知的几句话跟天朝的形势接近(革命往往会在对苛政“感受最轻的地方”爆发,经济繁荣加速革命的到来),其他99%的内容完全不值得细读(估计法国年轻读者自己都读不进去),王党鞭大概只为这几句话才推荐的吧
评分三卷正文都是提出疑惑,并自行解答,泛泛而谈,也浅显易懂,反倒“原著者注”,浓缩了几个核心思想。意识形态注定是服从于统治阶级利益的,所以贵族阶层有了“民主、自由”的先进观念,却依旧保留了自身特权,你是没办法指望他们“反躬自省”,一个悖论是,混出头的“第三等级”急于领受新身份,也不会为他所出身的阶层利益考虑。就像大学生进了城,并没有反哺,只是远远的甩开了农村。这一点,我反倒寄希望于文化精英主义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