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劼人代表作:死水微澜

李劼人代表作:死水微澜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劼人,(1891-1962),小说家、翻译家。原名李家祥,笔名老懒等,四川成都人。他于1912年开始写作,自1915年先后担任《四川群报》主笔和《川报》社长兼总编辑,写了人量时评、杂文和近百篇文言、白话小说。1935年至1937年完成三部各自成篇又互为连续的长篇历史小说《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其代表作《死水微澜》,以袍哥头目罗歪嘴和教民顾天成及蔡大嫂二人之间的情感矛盾纠葛为描写中心,塑造了蔡大嫂这一在封建桎桔下极具叛逆性格的妇女形象。

出版者:华夏出版社
作者:李劼人
出品人:
页数:280
译者:
出版时间:2009-1-1
价格:27.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08010847
丛书系列:中国现代文学百家
图书标签:
  • 李劼人 
  • 小说 
  • 死水微澜 
  • 现代文学 
  • 文学 
  • 中国 
  • 成都 
  • 大河三部曲 
  •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李劼人是四川成都人,中国现代文学著名乡土文学作家。本书收入他的长篇小说一部、短篇小说七部。其中长篇小说《死水微澜》以四川为背景,以袍哥头目罗歪嘴和农民顾天成及蔡大嫂三人之间的矛盾纠葛为中也描绘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广阔社会画面,使史诗性质与世态人情的描摹高度结合,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力。

李劼人的大河小说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以其故乡阳川为背景,比较完整地反映了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十几年间四川的社会风貌和历史变革,被郭沫若称之为“小说的近代史”。本书收入他的长篇小说一部、短篇小说七部。

具体描述

读后感

评分

一开始是想家,想看四川方言小说,看了以后发现并没有多少方言,不同于孽海花通篇的吴语对白。不过还是学会了一些零星的四川话的正确写法,比如说是“鸩”不是“整”:四川话前后鼻音不分,但是以情理推测,鸩字更阴毒更狠,比开玩笑的“整”要符合方言的本意。 辛亥革命前的天...  

评分

评分

有时候,对一个地方的眷顾往往是因为一个人。比如湘西凤凰城,走在青石板路上,看着吊脚楼,心里寻觅的却是一个叫翠翠的女孩,以及她教训大黄狗的声音:“狗,狗,你做什么!不许这样子!”倘若是漫步白堤,上了断桥,又恰逢下雨天,便不免有邂逅白娘子和小青妹妹的念头。那...  

评分

好的小说总是包含了很多你一句话概括不了的东西。就作品内涵的丰富性和给人的时代真实感而言,李劼人的《死水微澜》远远地超越了同时代的巴金、沈从文、张爱玲等现在知名作家的作品,同时更是对此前的主张英雄史观、宣扬儒家道德、片面强调人物事件而忽视民俗文化的历史小说的...  

评分

我在四川边陲的一个小县长大,从小除了在电视里听到普通话,周边没人不说方言的。幼时,我写无聊的应试作文都自然使用四川方言,为此启蒙老师批评我不少,说这不规范,养成习惯的话是不利于升学的。当时读书太少,心想着为什么语文课本里有别地的方言,而独独没有四川话?为何...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本地人看这个长了很多见识

评分

娴熟的现代小说写作技法,深刻的性格和时代剖析,极富地方韵味的平民语言,作者和作品却没有获得与之相应的地位和知名度,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事儿

评分

mono推荐。辛亥前后的四川,我自己把它和《边城》《呼兰河传》归一类了,但是故事结构和语言比前两个好,加上我对成都话的亲切感。还学习了老成都城市历史的一些有趣细节,比如满城的存在。可惜以前在成都时太懒,没想到去读。他的其他书要继续读下去。

评分

清末成都民俗小说,城市到农村,吃穿住行,官府到小民,细致入微,赛过《金瓶梅》。关键是,当大多数的文章都在叙说那个摇摇欲坠烽烟四起的清王朝的时候,这部小说很翔实地呈现了内地平民的平静而又封闭的日常生活。对话采用方言,很多我们家乡的土鳖话,原来一百多年前已经有了。

评分

语言描写朴实传神 而且,他做菜很好吃 成都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