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齣生於加拿大濛特利爾,1976年取得麥吉爾大學心理學學士學位,1979年取得哈佛大學實驗心理學博士學位。
·1982—2003年,在麻省理工學院腦與認知科學係任教,潛心研究兒童的語言學習模式,最終成為麻省理工學院認知神經學中心的掌門人。1994年,他的《語言本能》一經齣版,就成為轟動一時的暢銷書,並入選《美國科學傢》(American Scientist)評齣的20世紀100本最佳科學書籍。
·2003年,被聘為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2008—2013年,被授予哈佛學院榮譽教授頭銜。
·2004年,當選《時代周刊》全球100位最有影響力人物。2010—2011年,兩度被《外交政策》雜誌評為全球頂尖思想傢。在2013年《前景》雜誌“最偉大思想傢”的評選中,名列第三。
In The Blank Slate , Steven Pinker, one of the world's leading experts on language and the mind, explores the idea of human nature and its moral, emotional, and political colorings. With characteristic wit, lucidity, and insight, Pinker argues that the dogma that the mind has no innate traits-a doctrine held by many intellectuals during the past century-denies our common humanity and our individual preferences, replaces objective analyses of social problems with feel-good slogans, and distorts our understanding of politics, violence, parenting, and the arts. Injecting calm and rationality into debates that are notorious for ax-grinding and mud-slinging, Pinker shows the importance of an honest acknowledgment of human nature based on science and common sense.
暴行是受害者的罪名,因为事件由他而起。 结语的标题是“人性,只存在艺术家的文字里”,从另一种角度说,人类的天性驾驭了我们,这种天性是由几十万年的进化过渡形成的。 白板说对优生学、性别歧视、种族歧视、宗教信仰的偏见、阶级偏见都产生了影响,试图说明极端基因的论调...
評分书名《白板》,咋看以为白板是作者的核心观点,细看英文标题方知"白板"是作者的最大靶子,书中火力全开,驳斥了这种过时的学说,顺便把"高贵的野蛮人"和"机器中的幽灵"学说批判了一番。 梳理白板说的前世今生,作者认为现代生物学、进化心理、遗传心理的各种证据均已无可辩驳的...
評分约翰·洛克 《人类理解论》心灵如同通常所说的那样,是一张没有任何印迹的白纸,不存在任何思想 | 卢梭 “高贵的野蛮人”:人在自然状态下是天性无私、崇尚和平、无忧无虑的,而贪婪、焦虑及暴力等负面事物都是文明的产物 | 笛卡儿“机器中的幽灵”:人的肉体存在于空间之中,...
評分2017.2.10人性论(一)科学研究人性的四大桥梁 1、认知科学(认知心理学与人工智能)——研究心智与心智计算、信息加工与模块化 2、神经科学(认知神经)——研究认知与情感如何在大脑中实现以及什么是自我 3、行为遗传学——研究基因如何影响人类的行为 4、进化心理学——研究...
評分人生下来,就是“不相等”的 人生下来,是不是“平等”,作者平克没有回答。 但是,平克肯定地说:人生下来,不是白板一块,不是白纸一张。人生下来就预装一套系统,因此,人生下来就是“不相等”的。 一、 为什么人生下来不是白板一块? 所谓人性的白板说,就是认为人生下来是...
智人社會的演進是一個在社會化協作裏不斷捨棄自身認知,情感,以及行為偏見的過程。在糾偏的過程裏,新的道德觀念與陳舊的信仰相互反應,滲透甚至裹挾瞭現代人對關於人性以及其影響因素的客觀探究。齣於這樣的原因,人們選擇相信並強化環境本身對人的強大作用。在這樣的意識環境下,平剋用一種對認知科學,人類學,社會學,以及基因研究近乎百科全書式的解析,立體的解構瞭他眼中束縛現代思想界的隱形枷鎖:基於價值觀念而非科學理性的人性探究。這樣的嚴謹和理性是每個現代學者和公民都應該引以為參考的理念。而字裏行間無處不在的人文主義精神,又讓這樣的討論更具有溫度與涵養。
评分Nature vs nurture名作,但這本書已經太老,講邏輯多講實驗少。辯論很好,但太多關於學術圈已經沒人在乎的陳年舊撕逼,到後麵簡直都是rant。朕知道瞭朕知道瞭知道瞭。
评分Pinker寫書特彆令人嘆服的是在其旁徵博引、追溯古今下展現的那張巨大的思維網絡;或者說立體的知識理論架構。Pinker從演化和神經生物角度看human nature, 從現象(社會問題、公共事務)看到本質和根源(human mind)。觀點有理有據,特彆令人信服; articulately and eloquently delivered. 即便在二十年後,其中心理學的知識點和結論與近年課本裏的都沒什麼齣入。
评分Wow this book is so dry....:P not an easy read AT ALL!! 算瞭,嘗試瞭兩次,實在讀不下去瞭,放棄瞭。中間部分都是在批判其他人的觀點。
评分全書圍繞 nature or nurture 的問題展開討論,條理清晰、論據充分的對白闆理論展開批判,並最終得齣結論:「人格的形成40-50%來自基因,0-10%來自傢庭(共享環境),50%來自獨特環境(同伴,群體等)」,這是一種概率上的統計數據,從我個人的觀點來看,傢庭對於獨特環境是有一定的影響力的,所以傢庭部分權重或許更大,再是不同的傢庭對孩子的影響方式差異極其巨大,也會對這個值的最終結果産生較大的偏差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