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铁生,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附中初中,1969去延安地区插队落户。1972年因双腿瘫痪回到北京,在街道工厂工作,后因急性肾损伤,回家疗养。1979年后,相继有《我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我与地坛》,《务虚笔记》等小说与散文发表,并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等多种全国文学大奖。1998年病情转为尿毒症,终止透析。
《命若琴弦(附光盘)》为史铁生经典情感再现,收录了他的中短篇小说“命若琴弦”“合欢树”“我的梦想”“墙下短记”“爱情问题”“病隙碎笔(之五)”“康复本义断想”等。
高三时,跟认识不久的朋友在聊着天。 “嘉颖,你都有什么兴趣爱好啊?吃?泡妞?打机?足球?麻将?” “恩,你说的这些我都喜欢。但你说漏了一样东西—看书。” “滚粗!少来装文艺!就你这上课睡觉插科打诨夜修翻墙出去吃烧烤一付吊儿郎当老不正经样子的...
评分最近在王小波的书里看到这样一句话:写小说需要深得虚构之美,也需要无中生有。遂合上书思考:这无中生“有”或许是作家无意识塑造的艺术对象,却在无形之中闯入读者心灵之域的某种突如其来之物。 很早以前读史铁生的短篇小说《命若琴弦》就有类似的感受。 如...
评分茫茫宇宙,生命来得太偶然。所以,生命的进程也注定充满了不可预测和偶然。但偶然拥有了生命的人,总是执拗地找寻生命的必然,苦苦探究生命存在的意义,企图在生之焦虑与死之绝望中获得精神的平衡,挣扎出一条心灵和肉体的活路。诚如<哈姆雷特>中王子的自问:生存还是死...
评分我觉得,人忽然开始探寻生命的意义是一瞬间的事儿。 可是,仔细想来,这又不是一瞬间的事儿。它必定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经历了与磨难的艰苦斗争之后,在生与死,苦与乐之间行走了一遭。才恍然发现,穿过所有的绝望之后还会有那么一丁点的希望。这时候,人才开始探寻生命的意...
奇异的是看完《命若琴弦》以及后面几篇差不多半本的样纸,我突然间没有翻的动力了~
评分他的小说是顿悟的。如果看西方哲学思考书籍后转身读中国现代思考类书籍,总有隔靴搔痒之感,毕竟文字过于流疏、感性。浅谈而未做出实质探讨。史铁生更适合当说书人讲故事而不是一再教导人。在对爱情及性的看法上越看越觉得和琼瑶思想不是一般像。PS.本来高考后我想写篇小说《与地狱判官对话》,结果史铁生的《地狱幻想》与我构思大体一致,悲剧啊。
评分《死国幻记》相当出彩。
评分带着希望而活是好事,即使梦想破灭也不必沮丧,你已享受了有梦想的过程。
评分为什么不早一点看到这本书呢?因为它解答了最近最困惑我的一件事,我现在豁然开朗了。。。可惜早就结束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