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中国美学史略

百年中国美学史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章启群
出品人:
页数:289
译者:
出版时间:2005-9
价格:25.00元
装帧:简裝本
isbn号码:9787301096642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美学
  • 章启群
  • 中国美学史
  • 美学史
  • 美术
  • 美学研究
  • 中国艺术史
  • 艺术
  • 中国美学、百年史、美学发展、文化史、艺术美学、思想史、哲学、历史、审美、传统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力图呈现一种学术史的价值和意义,并以当下中国美学研究现状作为批判与反思的立足点,试图从中寻找中国学术传统的一种内在惯性和理论。为21世纪的中国美学建设提供了一种历史的参照。作者企望能够在进行学术研究的人们的心灵中引起惊异和震撼。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序:中国美学的研究的学术问题
上编
第一章 王国维的美学研究:在中西学术交叉口上的思考
第一节 西学与美学
第二节 中国哲学辩证:中国美学的基础
第三节 从“古雅”到“境界”
第二章 蔡元培的美学研究:以美育代宗教
第一节 中国哲学史的学术观念
第二节 西方美学:理论和历史
第三节 以美育代宗教
第三章 邓以和滕固的美学研究:艺术的思考
第一节 邓以蛰的美学研究:艺术·诗·历史
第二节 滕固的美学研究:中国艺术史与美学
第四章 宗白华的美学研究:现代中国美学的体系意识、观念和方法
第一节 中国形上学及其最高境界
第二节 中国艺术的理想与特质
第三节 中国美学研究的独特方法
第五章 徐复观的美学研究:什么是中国艺术精神?
第一节 为人生的艺术——孔子的最高境界与音乐
第二节 庄子与中国艺术精神
第三节 究竟为什么是中国艺术精神?——对徐复观观点的质疑
下编
第六章 “美是典型”说——蔡仪的美学研究和理论
第一节 《新美学》的历史唯物论
第二节 “美是典型”与“美的规律”
第七章 “物的形象”说——朱光潜“主祖客观统一”论的现代学术意识
第一节 “特甲”与“物乙”
第二节 思辨的与实证的
第三节 朱光潜美学与20世纪西方哲学
第八章 “积淀”说——李泽厚的“实践美学”及其对传统儒家思想的回归
第一节 从“自然人化”到建立“新感性”
第二节 《美的历程》
第三节 回归儒学
附录 “实践美学”为什么走向终结?
主要引用书目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章启群《中国百年美学史略》以王国维始,以李泽厚终。中国美学在建立伊始就离不开比较视域,王国维、宗白华等人都先借道西方形而上哲学系统(德国古典哲学)再介入美学。在叔本华、席勒、康德等人影响下,王国维提出游戏说,优美与壮美之分,并利用康德认识论释读中国性、理、...

评分

章启群《中国百年美学史略》以王国维始,以李泽厚终。中国美学在建立伊始就离不开比较视域,王国维、宗白华等人都先借道西方形而上哲学系统(德国古典哲学)再介入美学。在叔本华、席勒、康德等人影响下,王国维提出游戏说,优美与壮美之分,并利用康德认识论释读中国性、理、...

评分

章启群《中国百年美学史略》以王国维始,以李泽厚终。中国美学在建立伊始就离不开比较视域,王国维、宗白华等人都先借道西方形而上哲学系统(德国古典哲学)再介入美学。在叔本华、席勒、康德等人影响下,王国维提出游戏说,优美与壮美之分,并利用康德认识论释读中国性、理、...

评分

章启群《中国百年美学史略》以王国维始,以李泽厚终。中国美学在建立伊始就离不开比较视域,王国维、宗白华等人都先借道西方形而上哲学系统(德国古典哲学)再介入美学。在叔本华、席勒、康德等人影响下,王国维提出游戏说,优美与壮美之分,并利用康德认识论释读中国性、理、...

评分

章启群《中国百年美学史略》以王国维始,以李泽厚终。中国美学在建立伊始就离不开比较视域,王国维、宗白华等人都先借道西方形而上哲学系统(德国古典哲学)再介入美学。在叔本华、席勒、康德等人影响下,王国维提出游戏说,优美与壮美之分,并利用康德认识论释读中国性、理、...

用户评价

评分

这个世界上从来不缺少对学术怀有崇高的肃穆与衷忱的热爱的人。我敬仰他们的风骨与态度,虽然有些地方不能全然苟同,但更多的是一种严肃的受教。思辨,体悟,分析,经验,形上,美还是没有一个与之完全契合的落脚点。也许说不上什么意义,本身就是意义。

评分

emmm引用原文稍多,看着一片引号内文言文混杂英文讲的哲学内容,恕我学识浅薄,看的有点吃力。不过逻辑线捋下来好满意啊啊啊

评分

作者认为王国维开中国美学的先河,宗白华是20世纪以降唯一具有原创性体系的中国美学家,而李泽厚仍然是借西方观点阐释中国问题。他激赞宗白华的研究路数,认为如果要建立中国美学史,就应该同时把握哲学与艺术两端,在无法回避西方理论的前提下,理性分析与艺术感受缺一不可,而这迄今尚无人做到。

评分

大段引用+一两句话简略总结,思路还算清晰,读起来倒是不累。

评分

2009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