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标签: 鲁迅 鲁迅研究 丸山升 文学研究 海外中国研究 现当代文学 文学 思想史
发表于2025-02-22
鲁迅·革命·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本书收录了日本汉学界著名学者丸山升的16篇论文,围绕鲁迅与革命文学的关系,关注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论争和论战,呈现了现代中国史的若干侧面,并对日本的鲁迅研究及现代文学研究状况作了介绍。此书是左翼学者丸山升半个世纪的辛勤耕耘之作,体现了其坚持立场,迎接挑战的学术精神和深邃的学术思想,是日本中国学研究的一本经典著作。
丸山升,1931年生于东京。1953年东京大学文学部毕业(本科),之后进入本校研究生院继续深造。自1965年开始在国学院大学(到1967年)、和光大学(至1972年)、东京大学(至1992年)、樱美林大学(至2002年)从事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和教育。东京大学、樱美林大学名誉教授。
著作:《鲁迅》(1965年)、《鲁迅与革命文学》(1972年)、《现代中国文学的理论与思想》(1975年)、《一位中国特派员》(1976年)、《“文革”的轨迹与中国研究》(1982年)、《上海物语》(1987年)、《检证中国社会主义》(1991年)、《至文化大革命的道路》(2001年)、《鲁迅·文学·历史》(2004年)等。
合编·合著:《鲁迅全集(10卷本)注释索引》(合编,1971年)、《现代文学中的中国与日本》(1986年)、《转型期的中国知识分子》(1999年)等。
翻译:《郭沫若自传》(合译,1967-1973年)、溥仪《我的前半生》(1965年)、《鲁迅全集》(合译,1984-1986年)、萧乾《未带地图的旅人》(合译,1992-1993年)、乐黛云To the Storm(合译,1955年)等。
对于我这个不熟悉左翼的人来说,密度很大,也有很多地方还没读懂。作者思想的深致、考据的细密、态度的诚恳,令人佩服。丸山升始终是从自己的关怀出发来研究,立足日本,有很深的个人烙印。开始有点理解我导说的关怀问题。 扣掉一星是因为书的题目和收录的论文并不能相称。
评分的确比较枯燥……然而间或有精彩之处。
评分对史料的运用方法值得学习
评分极其精道。于我有三点尤为值得学习,一是争论中“语词的交锋”只是“语词”而已,若不能破开语词和一时一地观点的隐微之处,便会被语词迷惑。二是如此辩证思想,包括毛被塑造成一贯正确的形象,而忘记其思想本身就是在不断分歧之中发展出来的,鲁迅和周杨们同样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如此,很值得想。三,立足日本来谈鲁迅,始终立足能从鲁迅身上继承什么来谈鲁迅,尤为可贵。
评分比较吃惊的是丸山在1970年能看到文革的批判材料(虽然可能有两三年的滞后),和我印象中的图景不同。谈鲁迅的几篇理所当然的好,厘清了一些隐约有预感的东西。日本式的对语词与概念的精细把握,在谈何其芳的一篇里显得格外突出,在那些所有人都使用同一套贫乏语言的时代里分辨出每个人的细微差别。回溯毛和鲁迅的造就过程是典型的理论思路,但应用得也很漂亮。相当喜欢这种竹内好式的立场,永远站在日本的一端,考虑异国的文学和历史对自己有什么助益与可借鉴之处。
最近在读丸山升的《鲁迅.革命.历史》,恰又逢时局如此,当前中国作家中可听得见的只有方方的声音。不禁想起鲁迅的杂文与方方的武汉日记可有一比,这一比便能看出将近百年里我们的言论空间在如何地变化。鲁迅的杂文始终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敢于刺当局,敢于刺大众,亦敢于刺靠...
评分《辛亥革命与其挫折》丸山升 此文试图处理鲁迅在辛亥革命前后两年间的经历。丸山升一反竹内好的判断,不认为鲁迅在北京抄古碑时期是鲁迅回心的关键,而是认为鲁迅在辛亥革命前后遭遇的挫折,才是鲁迅成为鲁迅的转捩点。与竹内好认为启蒙者鲁迅(政治)包围着文学者鲁迅不同...
评分最近在读丸山升的《鲁迅.革命.历史》,恰又逢时局如此,当前中国作家中可听得见的只有方方的声音。不禁想起鲁迅的杂文与方方的武汉日记可有一比,这一比便能看出将近百年里我们的言论空间在如何地变化。鲁迅的杂文始终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敢于刺当局,敢于刺大众,亦敢于刺靠...
评分最近在读丸山升的《鲁迅.革命.历史》,恰又逢时局如此,当前中国作家中可听得见的只有方方的声音。不禁想起鲁迅的杂文与方方的武汉日记可有一比,这一比便能看出将近百年里我们的言论空间在如何地变化。鲁迅的杂文始终是站在个人的立场上,敢于刺当局,敢于刺大众,亦敢于刺靠...
评分《辛亥革命与其挫折》丸山升 此文试图处理鲁迅在辛亥革命前后两年间的经历。丸山升一反竹内好的判断,不认为鲁迅在北京抄古碑时期是鲁迅回心的关键,而是认为鲁迅在辛亥革命前后遭遇的挫折,才是鲁迅成为鲁迅的转捩点。与竹内好认为启蒙者鲁迅(政治)包围着文学者鲁迅不同...
鲁迅·革命·历史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