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金,美籍华裔作家,用英文创作。1956年生于中国东北,14岁参军,1977年考入黑龙江大学英语系,并于1985年于山东大学取得美国文学硕士学位,并于次年赴美攻读博士学位。现为美国波士顿大学英语系教授,主要教授创意写作、移民文学和诗歌学方面的课程。其《战争垃圾》、《等待》等小说作品,在美国主流社会引起巨大的反响和赞誉,曾两度入围普利策小说奖,并荣获美国国家图书奖等诸多奖项。
http://www.fespress.fes.org.hk/newsletter/5/personal2.php
评分哈金是海外华人作家中比较特殊的一位,本来在异域写中国故事不算稀奇,不过哈金用英文来书写,且在美国主流文学界频获大奖,近些年来即使非绝无仅有,也是相当突出的了。如今的中国已不太认为外国的月亮更为圆润,但对于自家人在国外受到肯定仍是颇有兴趣的,还有许多好奇,...
评分哈金的文笔很钝,在《等待》里面就能感受到。这个短篇小说集子,哈金在序言里面直接说这是“一部自传性小说集”,力在突出所有故事的真实性,只不过换个地域的称呼罢了。好像很多小说家都不大愿意自己说自己的小说的故事完全是非虚构的,这也导致了很多评论说哈金的这个集...
评分平淡的叙述方式····但是没有让人感觉戛然而止 写作是一步一个脚印,每一段叙述都是扎扎实实。开始看觉得很平淡的故故事集,但是后面一边看,一边在回想开始看到的故事,小乡村的悲欢离合,慢慢在眼前闪现 《小镇奇人异事》里面说的文革时候孩子们观看被斗争的私娼 ...
评分看朋友读的时候一边读一边笑,我也就拿来读,也是练习英文,才读了几页我只能说这是我目前读的最有意思的英文原版了,起码能让我读下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趣的英文书才能坚持读下去,在英文的运用上很生动形象了,可以用作提升英文的书,起码不那么枯燥竟然觉得还很有意思...
哈金本身那种直译式的英文写作手法,再一次被直译回中文,感觉就完全没有了。
评分文笔很好,但那是王瑞芸的贡献。最近正好在看理想听过她的节目。这本书的故事都蛮好的,但是细节很让人出戏,和所述时代差得太远,比如文革时东北小镇上没啥可吃的,只有一颗巧克力之类的,感觉是把美国底层生活嫁接到小镇文革生活里去了。还有最后那篇,文革时候小镇女生的名字绝不能叫做“艾娜”吧。对于不熟悉文革的人来说,这本书会是一本好书,因为生活就是这么荒诞,而且哈金的故事比较收敛,不会有惨绝人寰的情节,总会让人活下去,或许也正因如此,活下去的人便选择遗忘。
评分一晚上读完。看到很多人类似的风格,乡村的无奈。和英文书名其实没多大关系,那帮评论家也不知咋评论的。皇帝印象深,春风又起和复活类似,最后一篇白先勇和阿乙有相似之作。
评分211211-020312 / 文革後的血肉故事~ 光天化日之下是批鬥開首,背夫偷看的穆英。 男子漢,又是出櫃的女人,丈夫找來五漢教訓妻子,先是妻子不在家,以為?個空,後抽簽續個上,可是一個有婚約的處男子被狗聲嚇壞了,之後陽痿了。最後是那未婚妻在農耕的樣子。
评分“那裡的男人和女人充滿了感情和執信,但他們被榮辱、生死、背信和壓抑控制著,因而被短視所蒙蔽”。集體無意識年代的真實,集體狂熱的蒙昧現在只能以這種方式呈現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