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大歷史」的觀點,經由本書,上溯到公元前中國初期統一的時代,一路追根究柢,並部析中世紀以後國家愈著重於內及非競爭性的端倪,然後銜接其成名作「萬歷十五年」未完成的論題,歸結到今。
黄仁宇(1918-2000),生于湖南长沙,1936年入天津南开大学电机工程系就读。抗日战争爆发后,先在长沙《抗日战报》工作,后来进入国民党成都中央军校,1950年退伍。其后赴美攻读历史,获学士、硕士、博士学位。曾任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副教授及哈佛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参与《明代名人传》及《剑桥中国史》的集体研究工作。
印象中,贞观之治的盛唐时期,长安城里五胡杂处,番邦前来贸易,无论疆域之广博,文化之灿烂,吏治之清明,都为此前所无,也让天朝子民此后对这一时期玄想感叹。十分令人诧异的是,通过史学家的考证分析,虽然这一时期中国各方面都领先于世界其他地区,更煌煌然而为东亚文明的...
评分02年看完后写的。贡献给豆瓣。 ------------ 这本书是作者在《中国时报》的“人间副刊”中连载的33篇历史短文的集锦,读完之后,觉得黄仁宇最想说的一句话就是“中国政治早熟”,他的“大历史”观实际上仅仅是超越了朝代限制,他更多关注的仍然是历史的细节。我觉得这才是...
评分在我小学一年级的时候,舅舅给买了一本上下五千年,这是我的第一套历史书,上中下三册,好几百页,纯文字,内容大概是按时间顺序编纂历代典故,诸如“王猛扪虱谈天下”、“岳飞抗金”、“文天祥投零丁洋”,并加以评判。翻到书边卷起,正是雄性激素萌发之时,牛逼大发,在同班...
评分不好意思,读完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去沽钩他更多著作,才知道先生已作古数年。因书而慕人,回想起如何知道黄仁宇,还是非典时老狗哥借给我一堆书看,其中吴思《潜规则》中多次提到先生的《万历十五年》,而且百般断章取义,旁征博引,不胜其烦,我当时就觉得陪你炒...
传统的官僚主义,真理既由上至下,皇帝的命令为圣旨。臣子的分类方法简单粗暴,要么是忠臣,要么是奸臣。所谓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种分类方法建国后似乎仍然被使用,我们采用人民和敌人的二分法,并且总是有一小撮阶级敌人破坏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然而,谁是敌人谁是人民,此问题真理是自上而下的!
评分和万历十五年一样,黄仁宇的文字风格是从具体的人和事的描写烘托历史的当时的情况。从这些鲜为人知的片段,让我经常感到:“哦,原来是这样!”
评分品相完好的初版书只花了台币56元。此书收录了作者在1980年代末刊登于《中国时报》副刊的约30篇随笔,上自孔孟,下迄元顺帝。因属随笔,故并不艰深,有些观点的提出还颇有意思。不过,同作者的其它作品一样,这些文字贯彻始终的论点是「早熟的文明从来不懂得数目化管理」、「致命的是技术问题而非道德问题」,或许同作者熟稔于中国财政史有关。风闻作者大约持一全盘西化史观,于此可窥一端,尽管从其笔下流露的些许悲情确乎是真诚而自然的。至于序言所谓的「云过天青」,则约略是说中国终于开始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终于能为此长抒一口气了。看了黄氏的作品,近年来在中学历史教学领域迅速补上革命史观退潮后遗下的空白的某种「发展史观」便可大概找到出处。
评分唯一一本读不懂的历史书....
评分《萬曆十五年》作者黃仁宇博士的另一本趣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