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維·洛奇(David Lodge, 1935—),英國當代著名文學批評傢和小說傢。他1935年1月28日生於倫敦,先後在聖約瑟夫學院、倫敦大學學習,1959年獲得碩士學位,後入伯明翰大學,1967年獲得博士學位。在伯明翰大學,1960至1962年擔任助教,1963至1971年任講師,1971年至1976年任高級講師,自1976年後任現代英國文學教授直至1987年提前退休成為專業作傢,但仍為伯明翰大學榮譽教授,並一直擔任英國皇傢文學會會員。
戴維·洛奇既是學者又是作傢,不論在學術界或創作界,他的成就均得到公認。在文學批評領域他被看作後現代主義文學批評的代錶人物,而他的小說也引起瞭更廣泛的注意。他的長篇小說有《電影迷》(1960)、《金傑,你真蠢》(1962)、《大英博物館在倒塌》(1965)、《避難所之外》(1970)、《換位》(1975)、《你能走多遠?》(1980)、《小世界》(1984)、《美好的工作》(1988)、《天堂消息》(1991)、《治療》(1995)和最新齣版的《思考》(2001)。他的文學批評著作主要包括《小說的語言》(1966)、《格雷厄姆·格林》(1966)、《十字路口的小說傢》(1971)、《伊夫林·沃》(1971)、《現代寫作方式》(1977)、《運用結構主義》(1981)、《巴赫金之後:小說與批評論文集》(1990)、和《小說的藝術》(1992)。另外他還編有《二十世紀文學批評》(1972)和《現代批評理論》(1988);寫過劇本《四麵牆》(1963)、《擊中要害》(1965)和《寫作遊戲》(1990)等。
《小世界》被世界眾多著名學者贊譽為是西方的《圍城》。書中描述瞭當代西方學術界的種種離奇現象,學者們的眼睛不在僅僅盯在書上,而張大眼睛在世俗社會中尋找滿足。他們滿世界飛來飛去,錶麵上為瞭學術交流活動,實際上是追逐名利,尋歡作樂。小說巧妙地穿插瞭許多文學典故,新潮理論,對人性、宗教與人生,婚姻與愛情等古老命題做瞭入目三分的透析,讀後令人耳目一新。
戴维·洛奇的《小世界》是迄今为止,我见过的最好看的一部西方现代小说,在此之前,是《达芬奇密码》。我相信,任何一个看过这本书的人都不会为自己是如此冲动地翻开了这部厚达500页的小说而感到后悔。事实上,你会很奇怪这样一部伟大的小说怎么没有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甚至,...
評分十年前在家里看到David Lodge的2本书,《小世界》和《小说的艺术》,前者翻开了几遍,硬是读不下去;后者对于我这样的业余文学爱好者,书中提到的作品作者知道的大概不到一半。当时,便有点小小的不快,因为不是由于内容粗糙而读不下去的书,总会让自己有些许的失望与不安,尤...
評分《小世界》首印于二十多年前,说的事却与当下中国学术界,几番类似。我也曾到处混暑期班,认识些狐朋狗友。不过,对于各种以会议为名头的旅游,我已没什么兴趣了。大多数与会者连论文都不准备,来了瞎扯一通,各说各话,纯粹是浪费时间。所以,近来对所有会议一概没有兴趣,除...
分鏡頭寫作。到PMLA大會高潮,父女情人夫妻大團圓之時,你以為這是個男性高潮的古典小說。鏇即,當現代聖杯騎士柏斯同學尋找到下一個目標的時候,你就明白瞭,這其實是個女性高潮的羅曼史。
评分本書寫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如今讀來卻幾乎毫無時代障礙感。全球化的今天,藉助噴氣式飛機和高速鐵路,世界連為瞭一體,原先在人們印象裏大到難以想象的地球漸漸地成瞭一個小世界。小說講述的歐洲和美洲的教授們穿梭往來於小世界的一個個點,在一個個研討會中追名逐利。道貌岸然的學術圈被諷刺得辛辣幽默而又俏皮可愛。教授們不再是一個個蹙眉深思的學者,而被還原成同樣擁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學術研究不再被擺在高高在上的聖壇上,而不過是一個養傢糊口的光鮮一點的工作。世界雖然變小瞭,飛來飛去,心的的方嚮卻更容易迷失。
评分笑得我下巴疼!
评分老頭真屁
评分本書寫於上世紀七十年代,如今讀來卻幾乎毫無時代障礙感。全球化的今天,藉助噴氣式飛機和高速鐵路,世界連為瞭一體,原先在人們印象裏大到難以想象的地球漸漸地成瞭一個小世界。小說講述的歐洲和美洲的教授們穿梭往來於小世界的一個個點,在一個個研討會中追名逐利。道貌岸然的學術圈被諷刺得辛辣幽默而又俏皮可愛。教授們不再是一個個蹙眉深思的學者,而被還原成同樣擁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學術研究不再被擺在高高在上的聖壇上,而不過是一個養傢糊口的光鮮一點的工作。世界雖然變小瞭,飛來飛去,心的的方嚮卻更容易迷失。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