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世界》被世界众多著名学者赞誉为是西方的《围城》。书中描述了当代西方学术界的种种离奇现象,学者们的眼睛不在仅仅盯在书上,而张大眼睛在世俗社会中寻找满足。他们满世界飞来飞去,表面上为了学术交流活动,实际上是追逐名利,寻欢作乐。小说巧妙地穿插了许多文学典故,新潮理论,对人性、宗教与人生,婚姻与爱情等古老命题做了入目三分的透析,读后令人耳目一新。
戴维·洛奇(David Lodge, 1935—),英国当代著名文学批评家和小说家。他1935年1月28日生于伦敦,先后在圣约瑟夫学院、伦敦大学学习,1959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入伯明翰大学,1967年获得博士学位。在伯明翰大学,1960至1962年担任助教,1963至1971年任讲师,1971年至1976年任高级讲师,自1976年后任现代英国文学教授直至1987年提前退休成为专业作家,但仍为伯明翰大学荣誉教授,并一直担任英国皇家文学会会员。
戴维·洛奇既是学者又是作家,不论在学术界或创作界,他的成就均得到公认。在文学批评领域他被看作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的代表人物,而他的小说也引起了更广泛的注意。他的长篇小说有《电影迷》(1960)、《金杰,你真蠢》(1962)、《大英博物馆在倒塌》(1965)、《避难所之外》(1970)、《换位》(1975)、《你能走多远?》(1980)、《小世界》(1984)、《美好的工作》(1988)、《天堂消息》(1991)、《治疗》(1995)和最新出版的《思考》(2001)。他的文学批评著作主要包括《小说的语言》(1966)、《格雷厄姆·格林》(1966)、《十字路口的小说家》(1971)、《伊夫林·沃》(1971)、《现代写作方式》(1977)、《运用结构主义》(1981)、《巴赫金之后:小说与批评论文集》(1990)、和《小说的艺术》(1992)。另外他还编有《二十世纪文学批评》(1972)和《现代批评理论》(1988);写过剧本《四面墙》(1963)、《击中要害》(1965)和《写作游戏》(1990)等。
《小世界》常常被国内的媒体称作西方的《围城》,但是在我看来,这纯粹是出版社招徕眼球的噱头和评论者不负责任的扯淡。如果非要找出二者的共同点,那无非说他们都是围绕着一帮教授展开的故事,或者,更进一步,男主角都是年轻的知识分子。二者更多的是不同。透过钱锺书的...
评分我用了整整一个月时间(2月12日-3月12日),读完David Lodge 的“卢密奇学院三部曲”。其间还穿插着读了其他的书,比如人类学、黑泽明的自传以及其他。我是先读了《好工作》(Nice work),接着买了《换位》(Changing places),最后读的《小世界》(Small world)。 简单...
评分因为新版《小世界》的复出,出于对洛奇独特文风的热爱,周末饶有兴趣的重读了一遍这部精彩的讽刺小说。几年前阅读它时,从洛奇教授抖露的那些层出不穷的巧合和小机灵中获得的惊艳感,并没有因为对情节的熟稔而减弱一二。 或许是因为这部小说自身带有强烈的情节性、戏剧性和幽...
评分因为新版《小世界》的复出,出于对洛奇独特文风的热爱,周末饶有兴趣的重读了一遍这部精彩的讽刺小说。几年前阅读它时,从洛奇教授抖露的那些层出不穷的巧合和小机灵中获得的惊艳感,并没有因为对情节的熟稔而减弱一二。 或许是因为这部小说自身带有强烈的情节性、戏剧性和幽...
评分2009-12-01 1、笑惨啦。2、戏剧。3、戴维洛奇,额看好你吽 http://shc2000.sjtu.edu.cn/wh1.htm
评分此版本有低级错误
评分读了三分之一,不是我的菜。围城我都没看完,更别提西方的围城了。。。
评分本年度第一本五星,第四章柏斯追安杰丽卡的段落实在是让我得到了无与伦比的阅读快感,其流畅度不亚于千年女优那段著名的奔跑。挑刺:构思精妙,立意很深,戏仿的也很彻底,但是按照博尔赫斯的说法,斧凿的程度太重了,作为学者,洛奇甚至来不及等读者体会就把阐释摆上了台面,从柏斯和安杰丽卡的名字开始他就没有放过读者,脱衣舞的暗喻,多次点出了乔伊斯和艾略特的名字暗示本文的模仿,最不可忍的是竟然在对话中直接说出了"Grail"和"Girl"的转寓,以及那个全文总结般的“重要的是差异”。就是这样,这本书在强调阐释的差异中抵制了阅读的“永无止境的、撩拨人的引诱、一种永无结果的调情”,它给自己打了一个牢笼。但是在这之外它并不是一无所有,洛奇将多个平行世界的魅力发挥到极致,有中年危机,有单纯爱情,有不可解构的死亡和激情。
评分这真是一个小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