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着重发展了《中国现代小说史》的观点,着重探讨了“五四”以来受过西方新思潮洗礼的现代作家、评论家对中国文学“新传统”的建构,评点“新传统”的建设者和继承者的功过得失,高屋建瓴,卓见迭出。
《新文学的传统》在夏志清的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逛书店,发现这本书再版了,封面要花哨些,还印上了夏先生的像。虽然有塑封,翻不得,但估计九成九还是个格子丛生的阉割版。看到第四页有六个格子表示删节,开始还以为一个各自代表一个字,后来发现这种想法太过想当然。“六”其实只是虚指,不拿足本来还真解不开格子背后的谜...
评分逛书店,发现这本书再版了,封面要花哨些,还印上了夏先生的像。虽然有塑封,翻不得,但估计九成九还是个格子丛生的阉割版。看到第四页有六个格子表示删节,开始还以为一个各自代表一个字,后来发现这种想法太过想当然。“六”其实只是虚指,不拿足本来还真解不开格子背后的谜...
评分读书时最煞风景的事,不是电话铃猝然啸叫,而是隔三岔五就有错讹处刺入眼帘。试想,手捧一本好书,本想静心领略,消磨掉几个钟点的光阴,无奈错字频频来扰,如白玉盘上几点青蝇嗡嗡飞动。这种无可抓挠的情境,也可以列入张爱玲所说“咬啮性的小烦恼”吧! 刚刚读完的夏...
评分上一次看格子书,是十二年前的《废都》,新星出版社的这本新文学的传统同样是充满了格子,当然不是床第之事,跟复旦大学出版社对中国现代小说史的删减的方式又不一样。猜字成了一种有趣的游戏,而且委实也很简单——无非是右派清对新政权的泻愤。 不过买这本书有点亏了,因为...
评分如果不是特别痴迷夏志清,这本书完全没有买的必要。由于是在网上买的,无法预览,拿到书后,不免有鸡肋之嫌。 《新文学的传统》是一个各种边角文字的集子。就像一个豪门用替补打商业比赛一样,如果不是球队的拥趸,完全可以略过不看。杀猪师傅把猪的主要精华卖掉以后,把的下水...
夏先生的著作,见一本买一本。
评分诶……删节版……
评分夏志清此人颇有趣,言既毒辣,性且顽固,每道人所不敢道,虽不乏偏见然皆出本心。多有一反“常识”之语,如鄙视冯友兰之英文,鼓吹内山完造间谍说等,对钱钟书倒是无保留的佩服,亦可怪也。此老甚迂,直言不解敬畏之名作家何以醉心侦探小说,诚可笑也。
评分夏先生的著作,见一本买一本。
评分由于我对台湾文学和海外汉学的无知,整本书读下来,颇觉乏味。但已经开始了,又不便像读《周易》一样半途而废。谓其"千钧一发"未为不可。书中著名的胡适文凭考,我个人以为全无必要,但或学界有此必要。虽然我是一个向来不知道怎么对台湾文学下手的人,但读这本书至少窥到了一些端倪,至少改变了我一向不把台湾文学当回事的态度。全书我最喜欢的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译本序》和《五四杂感》两篇,料是话题熟悉所致。而前者所言中国文学深度缺乏之根源与宗教的关系,非常高明。后者则对五四之暴力与不斯文多有批判,又与我近期近代史学习所感相似。另外,整本书还要感谢夏老提供了钟书的书信手迹和其内容。钟书的闲文太少见了,而如此一篇书信简直是可贵之极。不过,此书缺点也颇大,或因属于闲文散集,而未能洞见夏老之治学思想理念。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