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博物经济学”著作,它非学术大部头,而只是生活小智慧。其实经济学正生动地编织着生活的方方面面,人身边的大事小事都可以用经济学原理来一一破解,这就是博物经济学。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的教授。他喜欢在自己的课堂上给学生布置“博物经济学作业”,让学生写小短文,提生活中的问题,并以经济学的视角做出回答。经过几年的积累,这些问题被收集成册,就成了此书的蓝本。在接受《商业周刊》采访时,弗兰克教授被问及,为什么对“博物经济学”情有独钟时,他回答道,“你只需掌握五六个基本的经济学概念,生活中的所有相关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就如同生物进化论,只要你理解了它,什么物种、组织、结构,都会变得简单起来。这也会使你对这门学科产生更浓厚的兴趣。”
在谈到这些博物经济学问题的答案时,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课堂的要求。“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罗伯特·弗兰克,博物经济学家,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纽约时报》经济专栏特约评论员。弗兰克不是一位学术型经济学家。他主张经济学应该是一门根植于经验和观察的社会科学,而不是以数学为核心的硬科学。
“理论是灰色的,但生命之树常青。”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位经济学家梁小民在本书的推荐序中提到的。全书由众多事例组成,是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学生们从经济学视角对生活的观察,教授将其整理之后,借此阐释一些相对简单而又比较常见的经济理论。 读后,我印象较深且感觉似...
评分 评分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读物这几年大行其道,2006年的《魔鬼经济学》,2007年的《货币战争》,今年的《在星巴克要买大杯咖啡》、《性越多越安全:颠覆传统的反常经济学》、《牛奶可乐经济学》等等,观察、分析日常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成为一种时尚。这是对传统经济学的一种“反其道而行...
评分两周前自卓越网上购买了美国康奈尔大学管理学院罗伯特•弗兰克教授教授所著的《牛奶可乐经济学》的中译本,不到三个晚上已经看完。作为不曾接触过经济学的普通读者,我由衷感谢教授所著的这本书,他用日常可见的经济现象解说经济学原理,通过诸如牛奶和可乐不同形状的包装形...
评分前些天和一位朋友被雨困进落成不久的某购物广场,那里劳力士、卡迪亚等等大牌荟萃独缺超市,买不到伞,于是两个穷学生不得不硬着头皮从一楼window shopping到四楼,再从四楼逛到一楼,借以打发时间。一番东张西望之后,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KFC位于购物广场一楼临近街边...
有点文化差异。真希望也有一本分析中国现状的豆浆油条经济学
评分难道就没人看出来这本书里作者的很多解释有逻辑问题吗?不觉得误人子弟吗? 那些unreasonable reasons累积到“酒店是靠小酒吧开高价才实现低房价”这种nonsense,以及每个道理都说的“可能是因为”,这些不严密的推理,已经让我完全看不下去了…………(全书阅读到39%)只能说是一个所谓的经济学家的臆想结论………
评分你国迫切需要这种说人话的经济学家
评分观点保留,说得倒很有趣,问题本身比回答更有创造性。
评分来源日常生活的经济学,看不懂的事情背后都有经济学原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