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与言诠

境界与言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者:吴学国
出品人:
页数:424
译者:
出版时间:2003-9
价格:30.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20804644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哲学
  • 唯识
  • 佛教
  • 宗教
  • 佛法
  • 印度
  • 佛学/佛教/佛家
  • 佛学
  • 哲学
  • 中国哲学
  • 经学
  • 理学
  • 朱熹
  • 宋明理学
  • 注释
  • 文本研究
  • 思想史
  • 学术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境界与言诠》是《当代中国哲学丛书》中的一种,对西方哲学中的语言存在论和佛教中的唯识宗理论进行系统的比较研究。具体阐述了语言与自我、名言与物器、境与相等问题、并详尽地分析了唯识宗的主要理论:“阿赖耶识”、“种子说”、“四分说”等。是一本全面、深入了解佛教理论、用现代哲学对之进行诠释的学术专著。

作者简介

吴学国,湖北公安人,1967年5月生。1995年获哲学硕士学位。后于南京东南大学任教。1997年考入复旦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2000年获哲学博士学位,专业为佛教哲学。现为南开大学哲学系讲师,主要从事佛教哲学、印度哲学和比较宗教哲学研究。(据勒口)

目录信息

总序
引言
绪论 从中国佛教史看诠释学与佛学之关系
第一章 心论(上):语言与“自我”
第一节 印度哲学:自我与世界之源始统一及其破解
第二节 自我理解之建立:经部学
第三节 唯识:自我向语言层面的消解
第二章 心论(下):名言与器物
第一节 印度的语言思想:语言与世界的源始统一及其丧失
第二节 唯识学:语言的存有论意义之重新获得
第三章 境论(上):境与相
第一节 存有概念之演变
第二节 法相论:唯识的存有概念
第四章 境论(下):境与声
第一节 陈那的阿波哈说和语境理论
第二节 法称思想向语用论立场的转移
第五章 性论:本体与语言
第一节 冥性与觉性:唯识的本体概念之构成
第二节 法性论:佛教的究极存在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在当代佛学研究中,唯识学在沉寂千年之后突然一跃成为显学,是一件颇有意味的事。不过,作为以阐述佛教义理而著称的一门学问,唯识学始终潜藏在佛教各宗派背后,就此而言,我并不认同作者在绪论中所说的“慈恩宗则是在中土三传而绝,对于中国思想实际上没有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

评分

在当代佛学研究中,唯识学在沉寂千年之后突然一跃成为显学,是一件颇有意味的事。不过,作为以阐述佛教义理而著称的一门学问,唯识学始终潜藏在佛教各宗派背后,就此而言,我并不认同作者在绪论中所说的“慈恩宗则是在中土三传而绝,对于中国思想实际上没有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

评分

在当代佛学研究中,唯识学在沉寂千年之后突然一跃成为显学,是一件颇有意味的事。不过,作为以阐述佛教义理而著称的一门学问,唯识学始终潜藏在佛教各宗派背后,就此而言,我并不认同作者在绪论中所说的“慈恩宗则是在中土三传而绝,对于中国思想实际上没有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

评分

在当代佛学研究中,唯识学在沉寂千年之后突然一跃成为显学,是一件颇有意味的事。不过,作为以阐述佛教义理而著称的一门学问,唯识学始终潜藏在佛教各宗派背后,就此而言,我并不认同作者在绪论中所说的“慈恩宗则是在中土三传而绝,对于中国思想实际上没有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

评分

在当代佛学研究中,唯识学在沉寂千年之后突然一跃成为显学,是一件颇有意味的事。不过,作为以阐述佛教义理而著称的一门学问,唯识学始终潜藏在佛教各宗派背后,就此而言,我并不认同作者在绪论中所说的“慈恩宗则是在中土三传而绝,对于中国思想实际上没有产生什么深远的影响...

用户评价

评分

不粹。七星半

评分

不粹。七星半

评分

不粹。七星半

评分

当代中国哲学丛书

评分

当代中国哲学丛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