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时代演员的生活

莫里哀时代演员的生活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山东画报出版社
作者:乔治·蒙格雷迪安
出品人:
页数:178
译者:谭常轲
出版时间:2005-02
价格:16.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806039700
丛书系列:日常生活译丛
图书标签:
  • 戏剧
  • 历史
  • 法国
  • 艺术
  • 社会史
  • 已购
  • 人文精神
  • 社会
  • 莫里哀时代
  • 演员生活
  • 法国戏剧
  • 17世纪
  • 舞台艺术
  • 喜剧演员
  • 文学史
  • 戏剧史
  • 巴黎文化
  • 舞台幕后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Georges MONGREDIEN

Georges Mongrédien,

La Vie Quotidienne des Comédiens au temps de Molière, Hachette.

Georges Mongrédien的另一本 La Vie privée de Molière 莫里哀的私生活。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第一章 17世纪社会中的演员
第一节 教会和演员
第二节 公众舆论和演员

第二章 巴黎的剧场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剧场
第二节 勃艮第府邸的王家剧团
第三节 马雷剧场的国王剧团
第四节 位于珀莱-瓦亚尔的国王剧团
第五节 位于盖内果街的国王的剧团
第六节 法兰西剧团
第七节 意大利剧团
第八节 歌剧院的建立
第九节 剧场演出
第十节 剧团的日常生活

第三章 外省的剧团
第一节 外省剧团的日常生活
第二节 自由的剧团
第三节 有人庇护的剧团
第四节 演员的家庭生活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1673年2月17日,约晚上10点左右,莫里哀在他位于巴黎市黎塞留街的家中去世。去世前几个小时,他还在舞台上带病参演《没病找病》,勉强演完最后一幕,病体不支,咳血倒地。其后的几个小时里,好几个仆人和女佣轮番赶到教区的圣欧斯达施教堂,再三恳求神父去为莫里哀做临...

评分

1673年2月17日,约晚上10点左右,莫里哀在他位于巴黎市黎塞留街的家中去世。去世前几个小时,他还在舞台上带病参演《没病找病》,勉强演完最后一幕,病体不支,咳血倒地。其后的几个小时里,好几个仆人和女佣轮番赶到教区的圣欧斯达施教堂,再三恳求神父去为莫里哀做临...

评分

1673年2月17日,约晚上10点左右,莫里哀在他位于巴黎市黎塞留街的家中去世。去世前几个小时,他还在舞台上带病参演《没病找病》,勉强演完最后一幕,病体不支,咳血倒地。其后的几个小时里,好几个仆人和女佣轮番赶到教区的圣欧斯达施教堂,再三恳求神父去为莫里哀做临...

评分

1673年2月17日,约晚上10点左右,莫里哀在他位于巴黎市黎塞留街的家中去世。去世前几个小时,他还在舞台上带病参演《没病找病》,勉强演完最后一幕,病体不支,咳血倒地。其后的几个小时里,好几个仆人和女佣轮番赶到教区的圣欧斯达施教堂,再三恳求神父去为莫里哀做临...

评分

1673年2月17日,约晚上10点左右,莫里哀在他位于巴黎市黎塞留街的家中去世。去世前几个小时,他还在舞台上带病参演《没病找病》,勉强演完最后一幕,病体不支,咳血倒地。其后的几个小时里,好几个仆人和女佣轮番赶到教区的圣欧斯达施教堂,再三恳求神父去为莫里哀做临...

用户评价

评分

(攻读《往事与沉思》的间歇)非文学性十七世纪法国戏剧发展史。。太多流水账地晒史料干儿

评分

史料罗列比较丰富,译文也比较流畅,普及了十七十八世纪戏剧演出的一些情况,可读性比较强

评分

作为史料是合格的,不用太期待故事性或者情节性,大量剧团细节的介绍近乎枯燥,但这也说明了历史筛选经典的残酷,如今,除了莫里哀、高乃依、拉辛这些人还在被阅读着——而且是纯学院文化里小规模的阅读——十七世纪风光无限、轰动省城的大量剧团早已被人遗忘,而剧本、剧目经过时间淘洗后几乎荡然无存。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戏剧艺术相对来说是短命的,这本书也解释了其根由:在法皇与教会的双重压抑下,剧团的活动极其受到限制的,猥亵与调笑的情节刺痛了宫廷的颜面,一个演员必须在临终前发誓放弃演员职业、对从事这一职业表示忏悔,才能够进入公墓,很可惜莫里哀病来山倒,没来得及发誓。有一个细节好玩,当时的名演员俏玫瑰夫人死后,她的最后一任情人保留着她的头颅,所以《红与黑》里,马蒂尔德保存着于连的头颅,可能是有一种相似的传统。

评分

作为史料是合格的,不用太期待故事性或者情节性,大量剧团细节的介绍近乎枯燥,但这也说明了历史筛选经典的残酷,如今,除了莫里哀、高乃依、拉辛这些人还在被阅读着——而且是纯学院文化里小规模的阅读——十七世纪风光无限、轰动省城的大量剧团早已被人遗忘,而剧本、剧目经过时间淘洗后几乎荡然无存。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戏剧艺术相对来说是短命的,这本书也解释了其根由:在法皇与教会的双重压抑下,剧团的活动极其受到限制的,猥亵与调笑的情节刺痛了宫廷的颜面,一个演员必须在临终前发誓放弃演员职业、对从事这一职业表示忏悔,才能够进入公墓,很可惜莫里哀病来山倒,没来得及发誓。有一个细节好玩,当时的名演员俏玫瑰夫人死后,她的最后一任情人保留着她的头颅,所以《红与黑》里,马蒂尔德保存着于连的头颅,可能是有一种相似的传统。

评分

读一读那个时代演员的生活经历,又何妨不像是在看一出苦难戏剧呢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