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有关现代科学发展史的既通俗易懂又引人入胜的书,作者用清晰明了、幽默风趣的笔法,将宇宙大爆炸到人类文明发展进程中所发生的繁多妙趣横生的故事一一收入笔下。惊奇和感叹组成了本书,历历在目的天下万物组成了本书,益于人们了解大千世界的无穷奥妙,掌握万事万物的发展脉络。
书中回溯了科学史上那些伟大与奇妙的时刻,引用了近年来发现的最新科学史料,几乎每一个被作者描述的事件都奇特而且惊人:宇宙起源于一个要用显微镜才能看得见的奇点;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使北美洲和欧洲北部地区变得更加寒冷;1815年印度尼西亚松巴哇岛坦博士拉火山喷发,喷涌而出的熔岩以及相伴而来的海啸夺走了10万人的生命;美国黄石国家公园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而那些沉迷于科学的科学家们也是千奇百怪:达尔文居然为蚯蚓弹起了钢琴;牛顿将一根大针眼缝针插进眼窝,为的只是看看会有什么事情发生;富兰克林不顾生命危险在大雷雨里放风筝;卡文迪许在自己身上做电击强度实验,竟然到了失去知觉的地步……
这本书在讲述科学的奇迹与成就的同时,还浸润着浓郁的悲天悯人的人文关怀。全书从科学发展史的角度对“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一千古命题作了极为精当的阐释,每一个人在阅读此书之后,都会对生命、对人生、对我们所生活的世界产生全新的感悟。一位美国小读者的父亲说,读过《万物简史》之后,他对死亡不再感到恐惧……作者认为,这是一本书所能获得的最高评价。
比尔·布莱森,享誉世界的旅游文学作家。1951年出生于美国艾奥瓦州,毕业于美国德雷克大学。从1973年起,曾在英国居住20年之久,任职于《泰晤士报》与《独立报》,同时也为《纽约时报》、《国家地理杂志》等刊物撰文。后搬回美国,现与妻子和四个小孩居住于新罕布什尔州的汉诺威市。
布莱森擅长用不同的眼光来看待他所游历的世界,在他的书里,英国式的睿智幽默与美国式的搞笑绝妙地融合在了一起。他的尖刻加上他的博学,让他的文字充满了幽默、机敏和智慧,使他自己成为“目前活在世上的最有趣的旅游文学作家”(《泰晤士报》)。
代表作有《哈!小不列颠》、《欧洲在发酵》、《一脚踩进小美国》、《别跟山过不去》、《请问这里是美国吗?》等多种,每本均高居美、英、加畅销书排行榜前列。其中《哈!小不列颠》更被英国读者推选为“最能深刻传达出英国灵魂的作品”。
作者不但才华横溢,兴趣亦十分广泛,在语言学方面著有《麻烦词汇词典》、《母语》、《美式英语》等书,皆为拥有广大拥趸的幽默之作。
我一辈子也做不了科技工作者,因为喜读科普书籍远胜于读学术论文,这表明我虽有相信科学的愿望,却缺乏探索科学的勇气。 但是也没什么不好。科技这东西是双刃剑,不定什么时候就砍到自己了。 科普就不一样,它给人的是思想的启迪。也许更多的还是读故事的乐趣。小的时候喜欢...
评分看到大家评价这么高,差点去买。还好,找来电子版粗看一二,感觉其科普程度并不高。 我的看法:这只是一本非常非常简单的,故事型或者类似传记似的,以畅销书模式写成的科普入门书籍。 “很有趣的一个事情是,这个比尔·布莱森并非科学家,以前也没写过科普方面的著作...
评分当我从地摊上十元钱买回这本书时,苍天在上,我是把它当作一本严肃认真的科普读物来洗涤我不正经的灵魂。买回来以后,我对我的灵魂有点舍不得就把这本书随手一丢积了两个礼拜灰——其实具体时间我也记不得,总之我是到后来擦灰的时候才发现我曾经拥有的美好愿望,然后抱着羞愧...
评分 评分《万物简史》,我看完后一直觉得欠了笔账,应该写点什么才对的起作者,但苦于文笔拙劣,实在整理不出头绪来。今天看了大作标题,心中一阵兴奋,觉得可以搁笔了。看完后,又觉得还有意犹未尽之感,不避孤陋顺便发点意见。 我之喜欢该书,和小鱼同志相反,是看到作者本人的...
老外写的人文科普类书,哪怕是名书,也觉得啰嗦。这本如此,《苏菲的世界》也如此。中国有个作者,位梦华,写的宇宙和生命现象科普书,清晰简明风趣幽默,我觉得胜过这本《万物简史》。
评分垃圾,为什么呢?你读了以后就知道了,因为没有一点科技含量,垃圾书籍,这不是书,是扯淡 !翻译的水平很低,把韵文翻译没有了
评分宇宙观很重要
评分垃圾,为什么呢?你读了以后就知道了,因为没有一点科技含量,垃圾书籍,这不是书,是扯淡 !翻译的水平很低,把韵文翻译没有了
评分作者八卦知道的太多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