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古籍出版社
作者:何忠礼
出品人:
页数:565
译者:
出版时间:2004
价格:48.0
装帧:精装
isbn号码:9787532537174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史料学
  • 历史
  • 中国古代史
  • 文献学
  • 目录学
  • 工具书
  • 史料學
  • 古典文献
  • 中国古代史
  • 史料学
  • 历史研究
  • 原始文献
  • 史学方法
  • 历史考证
  • 古籍研究
  • 文献整理
  • 史学史
  • 历史资料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作者简介

目录信息

第一编 中国古代史主要史料介绍 第3页
第一章 先秦史史料 第3页
一、先秦史学概况和史料特点 第4页
(一)史学概况 第4页
(二)史料特点 第5页
二、先秦史料介绍 第7页
(一)甲骨文与金文中的史料 第7页
(二)历史著作与官方用书中的史料 第14页
(三)诸子之书和其他私家著作中的史料 第24页
(四)汉代以后著作中有关先秦的史料 第30页
第二章 秦汉史史料 第36页
一、秦汉史学概况和史料特点 第37页
二、秦汉史料介绍 第40页
(一)基本史料 第40页
(二)其他史料 第43页
(三)考古史料 第49页
第三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史料 第52页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学发展的原因和史料特点 第53页
(一)史学发展概况 第53页
(二)史学发展的原因 第55页
(三)史料特点 第55页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史史料介绍 第57页
(一)基本史料 第57页
(二)其他史料 第61页
(三)文集中的史料 第64页
第四章 隋唐五代十国史史料 第67页
一、隋唐五代十国史学发展的原因和史料特点 第68页
(一)史学发展的原因 第68页
(二)史料特点 第69页
二、隋唐五代十国史史料介绍 第73页
(一)基本史料 第73页
(二)其他史料 第80页
(三)文集和笔记小说中的史料 第84页
第五章 宋史史料 第95页
一、两宋史学发展的原因和史料特点 第96页
(一)史学发展的原因 第96页
(二)史料特点 第99页
二、宋史史料介绍 第101页
(一)基本史料 第101页
(二)其他史料 第111页
(三)文集和笔记小说中的史料 第121页
第六章 辽金西夏史史料 第150页
一、辽史史料 第150页
(一)基本史料和辽人杂作 第150页
(二)正史和会要中的史料 第152页
(四)后人辑佚的辽史史料 第154页
(五)外国史料 第154页
二、金史史料 第155页
(一)基本史料 第156页
(二)其他史料 第158页
(五)外国史料和考古资料 第161页
三、西夏史史料 第161页
(一)西夏文史料(包括汉文译本) 第162页
(二)正史中的史料 第163页
(三)宋人著作中的史料 第164页
(四)金、元人著作中的史料 第164页
(五)清以来所辑撰的史书 第164页
第七章 元史史料 第167页
一、元史史料特点 第169页
二、元史史料介绍 第170页
(一)基本史料 第170页
(二)其他史料 第174页
(四)文集和笔记小说中的史料 第180页
(五)外国史料 第189页
第八章 明史史料 第193页
一、明史史料特点 第194页
二、明史史料介绍 第198页
(一)基本史料 第198页
(二)重要史料 第204页
(三)档案和外国史料 第212页
(四)文集和笔记小说中的史料 第214页
第九章 清史史料 第232页
一、清史史料特点 第234页
二、清史史料介绍 第238页
(一)基本史料 第238页
(二)重要史料 第243页
(三)文集和笔记小说中的史料 第248页
第十章 各类地方志书中的史料 第261页
二、方志的史料价值 第264页
第十一章 在类书和《十通》中的史料 第283页
(一)古类书及其史料价值 第283页
(一)《十通》的形成及其史料价值 第300页
第二编 史料的鉴别和利用 第309页
第一章 鉴别史料,正其讹误 第309页
一、史料错误的普遍性 第309页
二、史料引用致误的几种主要原因 第317页
(一)史料本身无误,由于没有正确理解原意或者标点不正确而造成错误 第317页
(二)史料本身无误,由于引用者推断不确而造成失误 第321页
(三)史料内容比较含蓄,由于引用者缺乏深入辨析而造成失误 第322页
(五)因版本不善而造成史料的错误或脱漏 第324页
(六)史料本身就有错误 第325页
三、如何正确引用史料和鉴别史料 第328页
(一)搞清史料的确切含义,尊重史料的客观性 第330页
(二)引用他书所录史料,要核对原文,并尽可能引用第一手史料 第331页
(四)要详细占有史料,才能去伪存真 第332页
(五)要全面客观地运用事涉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功过好坏的史料 第334页
(六)本证、旁证是鉴别史料的基本方法 第337页
(九)借助考古发掘来核实史料 第341页
(十)应用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训诂学、音韵学、年代学、避讳学等各种知识进行鉴别 第342页
第二章 应用版本学知识以正误 第343页
一、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和版本学的产生 第343页
(二)版本和版本学的萌芽 第347页
(三)版本学的形成 第350页
(四)版本学的发展和鼎盛 第352页
第三章 应用校勘学知识以正误 第384页
一、什么是校勘和校勘学 第384页
二、校勘学的基本任务 第387页
第四章 应用训诂学、年代学知识以正误 第406页
一、训诂学和它在鉴别史料中的作用 第406页
(一)什么是训诂学 第406页
(三)应用音韵学知识以正误 第408页
二、年代学和它在鉴别史料中的作用 第409页
(一)年代学知识概述 第409页
(二)应用年代学知识以正误 第411页
第五章 应用避讳学知识以正误 第414页
一、避讳和避讳学 第414页
三、避讳学知识的应用 第430页
(三)鉴别史料讹误 第432页
(四)鉴别史书有否后人增补改动 第432页
第六章 史料的检索和利用 第434页
一、认真阅读史书,掌握寻找史料的方法 第435页
(一)阅读史书是寻找史料的基础 第435页
(二)介绍寻找史料的几种方法 第437页
二、充分利用工具书检索史书寻找史料 第440页
三、如何引用史料 第468页
(一)史料引用规范 第468页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用户评价

评分

与二陈著的史料学相比各有优劣。就体例而言,何著更为理想,学理色彩更浓厚,但在内容上失之单薄。而二陈所著史料学则在内容上相对饱满,适合扫盲查用。

评分

介绍的史籍应该好好归一下类,就像《史部要籍概述》一样。其他方面也存在问题。

评分

其余的史料学著作一般是介绍一下各代的基本史料,这一本的好处是不仅介绍了史料类目,而且介绍了相关的版本学、年代学等相关知识,更加全面。整本书体例完备,讲解清楚,史料引用的方法介绍的也很详细,是好教材也是很实用的工具书。 作者本身专攻宋史,宋代相关史料的介绍最见功力。只是主观的东西也因之多了一些,有些论述和自己强调的原则相冲突而不觉,是美中不足之处。

评分

我特么当年手抄过。

评分

我也就是想查验点东西,大致翻了翻。可以作为初步入门读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