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學

民俗學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學苑齣版社
作者:陶立璠
出品人:
頁數:375
译者:
出版時間:2003-9-1
價格:20.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507721270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民俗學
  • 民俗
  • B4/B5/B6
  • 教材
  • 人類學/社會學/民俗學
  • 社會學
  • 吾之書藏
  • 烏闌
  • 民俗學
  • 文化
  • 傳統
  • 民間信仰
  • 習俗
  • 社會學
  • 人類學
  • 地域文化
  • 風俗
  • 民間傳統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學習民俗學知識和理論的經典教材。理論框架嚴謹,民俗資料豐贍,各類民俗事象的內部發展規律與邏輯聯係的分析觀點與資料緊密結閤。選配瞭一百多幅民俗圖錶;並附索引。惟一被日本、韓國翻譯齣版的高等院校中國民俗學教學參考用書。

本書分上下兩編,共十章。上編四章,第一章描述瞭民俗學的概念、範圍和這一學科所承擔的任務。第二章探討瞭民俗的基本特徵和分類。瞭解它對識彆民俗事象,調查與研究是十分有益的。第三章論述瞭民俗的社會功能和民俗學與人類學、社會學、民族學、語言學、宗教學、民間文藝學及其他社會科學的關係。從這種橫嚮的聯係比較中,讀者可更準確地瞭解民俗學的性質和民俗的文化史價值。第四章討論瞭民俗學方法論的諸問題。方法論與基本研究方法及研究程序和技術;介紹瞭田野作業,曆史研究法與比較研究法的具體運用。本來在上編中還應有一章“民俗學發展史”,因考慮到它並非民俗學基礎理論,作為史將來由民俗學史傢去研究,所以放棄瞭寫作。

下編六章,分類介紹瞭物質民俗(居住、飲食、服飾、生産、交通等民俗)、社會民俗(傢族、親族、村落、民間組織、歲時、人生儀禮等民俗)、精神民俗(巫術、宗教、信仰、禁忌、民間文學、遊藝競技等民俗)的形成、發展、演變規律及各類民俗的錶現特徵。從介紹中讀者可以看到,描述某一類民俗事象,既有實踐問題,又有理論問題,宏觀與微觀是密切聯係的。

著者簡介

陶立璠教授:1938年生,甘肅省蘭州市人。1966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現任:

國際亞細亞民俗學會會長、中國民俗學會副會長、《中國民俗》網站主持、中央民族大學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國民間文化搶救工程專傢委員會委員、《大辭海》編委。專業方嚮:

中國民俗學基礎理論、少數民族民間文學。主要著作:

《民族民間文學基礎理論》(1985)、《民俗學概論》(1987)、《神秘新奇的世界——民族民俗審美談》(1997)。《民俗學概論》被翻譯成日文和韓國文齣版。與他人閤作完成民俗學和民間文學著作20多種,論文多篇,主編大型民俗誌叢書《中國民俗大係》(3l捲本)。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民俗和民俗學
一、什麼是民俗
二、什麼是民俗學
第二節 民俗學的領域和理論框架
一、最初的領域
二、曆史的領域
三、現在的領域
四、民俗學的理論框架
第三節 民俗學研究的目的
第二章 民俗的基本特徵和分類
第一節 民俗的形成
一、經濟的原因
二、政治的原因
三、地緣的原因
四、宗教的原因
五、語言的原因
第二節 民俗的基本特徵
一、民俗的社會性和集體性
二、民俗的類型性和模式性
三、民俗的變異性
四、民俗的傳承性和播布性
第三節 民俗的分類
第三章 民俗的社會功能
第一節 民俗與社會生活
第二節 民俗的作用及功能
一、曆史功能
二、教育功能
三、娛樂功能
第三節 民俗學和其他社會科學的關係
一、民俗學與人類學的關係
二、民俗學與社會學的關係
三、民俗學與民族學的關係
四、民俗學和語言學的關係
五、民俗學與宗教學的關係
六、民俗學與民間文藝學的關係
七、民俗學與其他社會學科的關係
第四章 民俗學方法論
第一節 什麼是民俗學方法論
第二節 民俗學研究的基本方法
一、田野作業法
二、曆史研究法
三、比較研究法
第三節 民俗學研究程序及技術
一、民俗學研究程序
二、民俗學研究技術
第五章 民俗學與現代化
第一節 經濟轉型期的中國民俗學
第二節 民俗學與信息社會
一、民俗與信息社會
二、民俗的大文化概念
三、民俗文化的保護、開發和利用
四、如何保護民俗文化
第三節 民俗學與互聯網
一、互聯網對民俗學研究的影響
二、關於互聯網的知識
第六章 物質民俗
第一節 居住民俗
一、居住民俗的形成
二、居住類型
三、居住的民俗錶現
第二節 服飾民俗
一、服飾民俗的形成
二、服飾民俗的類型
三、服飾民俗的錶現
第三節 飲食民俗
一、飲食民俗的形成
二、飲食的結構和類型
三、飲食習俗及其傳承
第四節 生産、交通民俗
一、生産民俗
二、交通運輸民俗
第七章 社會民俗
第一節 傢族和親族民俗
一、傢族和親族
二、傢族和親族的民俗傳承
第二節 村落民俗
一、村落結構
二、村落的民俗傳承
第三節 民間組織和民間職業集團民俗
一、民間組織
二、民間組織的民俗特徵
第八章 歲時民俗
第一節 歲時民俗的形成和發展
第二節 節日民俗的形成和分類
一、宗教性節日及民俗
二、生産性節日及民俗
三、年節及其民俗
四、文娛性節日及民俗
第三節 歲時民俗的特徵
一、時間性
二、地域性和民族性
三、活動形式的多樣性
第九章 人生儀禮
第一節 誕生儀禮
第二節 成年儀禮
第三節 婚姻儀禮
一、中國各民族的婚姻製度及其流變
二、各民族獨特的婚姻習俗
三、婚禮程序的進展過程
第四節 喪葬儀禮
一、死者安葬方式及其分類
二、葬俗的民俗錶現
三、喪葬儀禮的改革
第十章 精神民俗
第一節 巫術及其民俗
一、巫術的形成和發展
二、巫術的種類和錶現
三、巫師在巫術傳承中的作用
第二節 宗教、信仰民俗
一、民俗宗教的産生和發展
二、民俗宗教的錶現形式
三、民俗宗教的特徵
第三節 民間禁忌
一、民間禁忌的含義
二、禁忌的分類
第十一章 口承語言民俗及其他
第一節 民間文學是一種特殊文學
第二節 口承語言民俗的分類和研究
第三節 民間遊藝民俗
一、音樂、舞蹈民俗
二、競技、遊戲民俗
三、民間工藝民俗
參考書目
人物及名詞術語索引
初版後記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用戶評價

评分

實在是不做評論,偶爾看看長點知識還是可以的。

评分

實在是不做評論,偶爾看看長點知識還是可以的。

评分

民俗學資料很豐富,缺乏理論介紹。

评分

實在是不做評論,偶爾看看長點知識還是可以的。

评分

教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