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说评点

明清小说评点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学出版社
作者:林岗
出品人:
页数:204
译者:
出版时间:2012-8
价格:26.00元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301211496
丛书系列:中国古代文体学研究丛书
图书标签:
  • 评点
  • 林岗
  • 文学理论
  • 文学研究
  • 小说研究
  • 小说
  • 古典文学
  • 古代文学
  • 明清小说
  • 评点
  • 文学研究
  • 中国古典文学
  • 小说评论
  • 古代文学
  • 文本分析
  • 文化史
  • 文学批评
  • 小说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本书以还原明清之际极盛一时的中国章回小说叙事理论——评点之学——的本来面目为写作目的,梳理了它们的概念渊源、小说理念和批评体系,以及评点家与17世纪中国社会的特殊关联,并评价了评点之学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

作者简介

林岗,1957年生,广东潮州人,文学博士。现为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曾出版合著《传统与中国人》、《罪与文学》(均与刘再复合著);专著有《边缘解读》、《三醉人谈话录》、《口述与案头》等。

目录信息

第一章序论
继16世纪文人小说繁盛而出现的17世纪小说评点热潮;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学的概念;评点学批评体系的三层次命题;结构论、文理章法论和修辞论;索解之道:批评文本与小说文本的特殊关系
第二章晚明背景下的文人文化
小说评点学是晚明文人文化的产物;晚明经济活跃与所谓“资本主义萌芽”问题的再思考;朝纲废弛与士人仕宦生涯的挫折感;士林讲学风尚所启发的个性气质与狂狷精神;晚明文人文化的独特性;事功失败转向文化创造;改编修订先前小说文本、弄笔评点、探求美术真谛、写作传奇、从事演艺、游历探险、埋头史学医学著述、潜心西来科技实证之学等构成的文人文化风景
第三章评点学的渊源
唐宋以来诗文评精细化的倾向;古文经义教育与评点的出现;早期评点示例;明代科举养成的“诗文手眼”;八股文训练对评点家思想方法和眼光的影响;与科举训练有关的评点传统给小说评点提供了一个形式的框架
第四章小说话语与评点学的文学自觉
史学话语笼罩下的小说话语;古人小说话语至晚明发生一大转换;晚明小说话语对传统小说话语的突破;李贽扫除文体偏见的思维理路的根源;金圣叹的事文分立观与他对文学普遍特性的阐述;汉魏六朝文论对文本特征的关注;评点学论文的大思路继承了汉魏六朝批评的正路;以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学为标志的文论史上的第二次“文学自觉”
第五章叙事文结构的美学观念
中西叙事观念对结构理解的分歧;古典长篇“缀段”讥评的偏见;奇书小说首尾大照应、中间大关锁的大结构原理;结构模式的美学特征;自然论哲学传统对叙事文结构美学观念的影响;因果论传统与自然论传统所导致的叙事差异
第六章叙事文理的章法
故事单元的概念与叙事的特殊含义;意象、细节、人物和情节段落的反复迭现的运用;前铺“引文”后叙“余韵”的手法;对偶原理在叙事文中的活用;“正笔”与“闲笔”的交替穿插;古代叙事的观念:以“段”的空间化组织安排作为文理脉络的基本贯穿;叙事空间化的思想背景
1
2
第七章语文修辞的文笔意趣
中西小说叙事的修辞观的差异;评点家对奇书修辞的精辟眼光;谐音、双关、隐喻在细节中的特殊作用;反讽修辞与“曲笔”;白描传神的实质含义;古典小说中的“现实主义”问题再思考
结语深具文化意蕴的批评方式
论文批评的形式与批点批评的形式;五四以来对批点批评形式的偏见;传统的评点之学是深具中国文化意蕴的文学批评形式
附录建立小说的形式批评框架
——西方叙事理论研究述评
再版后记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绪论 在中国文论发展史的框架里,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文理论阐发可算第一次“文学的自觉”,明清之际的小说评点就是第二次。这种“文学自觉”不是体现在正宗文体方面,而是体现在颇受正统文人歧视的新兴文体。 第二章 晚明背景下的文人文化 鼓吹俚野稗官、捉笔评点小说的文人,与...

评分

绪论 在中国文论发展史的框架里,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文理论阐发可算第一次“文学的自觉”,明清之际的小说评点就是第二次。这种“文学自觉”不是体现在正宗文体方面,而是体现在颇受正统文人歧视的新兴文体。 第二章 晚明背景下的文人文化 鼓吹俚野稗官、捉笔评点小说的文人,与...

评分

绪论 在中国文论发展史的框架里,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文理论阐发可算第一次“文学的自觉”,明清之际的小说评点就是第二次。这种“文学自觉”不是体现在正宗文体方面,而是体现在颇受正统文人歧视的新兴文体。 第二章 晚明背景下的文人文化 鼓吹俚野稗官、捉笔评点小说的文人,与...

评分

绪论 在中国文论发展史的框架里,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文理论阐发可算第一次“文学的自觉”,明清之际的小说评点就是第二次。这种“文学自觉”不是体现在正宗文体方面,而是体现在颇受正统文人歧视的新兴文体。 第二章 晚明背景下的文人文化 鼓吹俚野稗官、捉笔评点小说的文人,与...

评分

绪论 在中国文论发展史的框架里,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文理论阐发可算第一次“文学的自觉”,明清之际的小说评点就是第二次。这种“文学自觉”不是体现在正宗文体方面,而是体现在颇受正统文人歧视的新兴文体。 第二章 晚明背景下的文人文化 鼓吹俚野稗官、捉笔评点小说的文人,与...

用户评价

评分

本来就讶异这么薄一本小书能担得起“明清小说评点”这么大的题目,结果发现真正论及的内容还要更少……

评分

是《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学》的再版,内容有不同。《明清之际小说评点学》研究小说评点理论的重要作品,从章法、结构、修辞等层面分析小说评点,理论集深度与高度于一体。

评分

林老师对西方叙事学理论非常熟悉,整本书的架子搭得很大,知识密度也很大。前几章对于小说评点出现的晚明文人背景,评点学的渊源梳理都见功底。但是整本书受浦安迪影响太大了,从一开始的“16世纪文人小说”到后三章从结构,肌理和修辞来论小说,脱不出浦氏所言“奇书体”,中国小说的“叙事空间化”以及“反讽”,仿佛是《中国叙事学》的疏证。毕竟是九十年代的博士论文,很能反映当时的学风,但是如果能从明清评点中看出超越浦氏的理论架构就更好了

评分

林老师对西方叙事学理论非常熟悉,整本书的架子搭得很大,知识密度也很大。前几章对于小说评点出现的晚明文人背景,评点学的渊源梳理都见功底。但是整本书受浦安迪影响太大了,从一开始的“16世纪文人小说”到后三章从结构,肌理和修辞来论小说,脱不出浦氏所言“奇书体”,中国小说的“叙事空间化”以及“反讽”,仿佛是《中国叙事学》的疏证。毕竟是九十年代的博士论文,很能反映当时的学风,但是如果能从明清评点中看出超越浦氏的理论架构就更好了

评分

論多於述,既是本書最大的優點,又是缺點。前四章對於小說評點產生的背景、淵源、意義等都做了比較細緻的討論,但是很少直接寫小說評點。後三章具體論述小說評點的三個特征時,才以小說評點為中心展開。對於我們這種不太喜歡理論探討,而對小說、評點的閱讀和分析感興趣的人來說,略顯單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