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踪者》在早期出版时的名字是《美国》。小说的主人公卡尔?罗斯曼出生于布拉格一个富有人家,为人善良。他十六岁时被一个中年女仆引诱,与她生了孩子,被父亲逐出家门,只身流浪去美国。在美国,罗斯曼一次次陷入窘境,最终沦为无业游民的奴仆。小说到此中止,按原书设计,罗斯曼最终得以逃脱,在一家剧院找到了工作。此书通过罗斯曼的遭遇,描写了工业社会中人的无助与卑微。
弗朗茨·卡夫卡(1883—1924),奥地利作家。出生于当时属于奥匈帝国的布拉格的一个商人家庭,犹太血统。始终接受德意志文化教育,用德语写作。1906年取得法学博士学位。1908年就职于一家工伤事故保险公司,直至1922年病退。1917年罹患肺结核,最终死于喉结核。一生坚持业余写作。生前出版过四部短篇小说集,1912年问世的短篇小说《判决》是他的成名作,除《判决》外,《变形记》、《司炉》、《在流放地》、《乡村医生》以及《饥饿艺术家》均为他本人认可的短篇代表作。还留下三部长篇小说遗稿,即《失踪者》、《诉讼》和《城堡》。此外还写有大量书信、日记和随笔,亦具有很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一生中有过多次恋爱,并曾数次与人订婚,但终身未娶。 晚年曾有毁稿之念。死后多亏其挚友马克斯·勃罗德一一整理并出版了他的遗稿乃至全集。20世纪40年代起受到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家兼作家萨特、加缪等的高度赞赏,此后引起世界的巨大反响,有“现代文学之父”的美誉。
原文地址:http://www.qh505.com/blog/post/5735.html 汽车来了个急转弯,仿佛发生了车祸,随后它开到公路上直线向前行驶,刹那间就消失在寂静的、包罗万象的车流人海里了。 ——《罗宾申事件》 离开西方饭店,离开电梯工的岗位,离开对他有过忠告的女秘书苔莱瑟,离开想要去火...
评分不及其他。
评分生活的荒谬,少年的单纯,令人泪目。你得学会理解你的身份。不是出于任性,而是尊重各种阻力。
评分通行本都译为《美国》,翻译得颇为流畅~~ 但是很奇怪,感觉失去了卡夫卡的感觉,比其他两本好读许多,也单薄了许多。是不是可以另名为《卡尔·罗斯曼的苦难历程》? 更奇怪的是,卡夫卡怎么想到让故事发生在美国的?美国作为何种象征为他所垂青呢?
评分距离第一次读它,已经十三年了,感觉还是那么棒。(当然这个译本我肯定是不推荐的。)
评分似乎是想描绘一个底层移民的美国梦,然而对于未尽之作,我无法予以更高评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