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學十八講

敦煌學十八講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北京大學齣版社
作者:榮新江
出品人:
頁數:332
译者:
出版時間:2001-8-1
價格:32.00元
裝幀:平裝
isbn號碼:9787301047712
叢書系列:
圖書標籤:
  • 敦煌學
  • 曆史
  • 榮新江
  • 敦煌
  • 學術史
  • 敦煌學
  • 中國
  • 曆史地理
  • 敦煌學
  • 曆史
  • 文化
  • 藝術
  • 研究
  • 學術
  • 絲綢之路
  • 佛教
  • 文獻
  • 遺産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本書共十八講,內容涉及敦煌的曆史及其在中外交流史上的地位、藏金洞的發現及流散、各國敦煌學研究的迴顧與發展,各類敦煌文獻及其對政治史、社會史、宗教史、考古與藝術、語言文學、中外關係史研究的影響及貢獻,以及敦煌學研究的方法論。

著者簡介

榮新江 男,河北人,1960年生於天津。1978年入北京大學曆史係學習,1985年研究生畢業。曾走訪英、法、俄、日等海內外敦煌收藏單位,著作《於闐史叢考》、《歸義軍史研究》、《漲外敦煌吐魯番文獻知見錄》、《鳴沙集》等。現任北京大學曆史係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唐史研究會理事、副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常務理事。《唐研究》主編、《敦煌吐魯番研究》編委、《中國學術》學術委員會委員。

圖書目錄

緒論/1
一 何謂“敦煌學”/1
二 敦煌學的現狀/2
三 敦煌學研究的旨趣和難點
--以歸義軍史研究為例/4
1. 歸義軍研究的旨趣/4
2. 歸義軍吏研究的難點/5
四 本書的基本內容提要/7
.
第一講 中國曆史上的敦煌/12
一 兩漢時期的敦煌/12
二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敦煌/14
三 隋唐時期的敦煌/17
四 吐蕃統治時期的敦煌/21
五 歸義軍時期的敦煌/22
六 西夏元明清時期的敦煌/25
.
第二講 敦煌在絲綢之路上的地位/30
一 張騫西行與絲路開通/30
二 文化昌盛與莫高窟的開鑿/33
三 隋唐盛世與國際都會/37
四 佛教獨尊與吐蕃、歸義軍的貢獻/41
五 絲路改道與敦煌的衰落/43
.
第三講 敦煌藏經洞的發現及文物的早期流散/48
一 王道士其人/48
二 藏經洞的發現/49
三 敦煌藏經洞文物的早期流散/51
1. 廷棟舊藏/51
2. 葉昌熾舊藏/53
3. 端方舊藏/58
4. 蘇子培舊藏/59
5. 陸季良舊藏/60
6. 其他散齣的文獻/60
四 敦煌寶藏的命運和王道士的下場/62
.
第四講 敦煌藏經洞的原狀及其封閉原因/68
一 藏經洞的原狀/68
二 歸義軍時期的敦煌藏經狀況/73
三 構成藏經洞內涵的各種材料/75
四 封閉原因/78
.
第五講 敦煌寶藏的收藏與整理/87
一 斯坦因收集品/87
二 伯希和收集品/97
三 奧登堡收集品/102
四 中國收集品/103
五 日本收集品/106
六 其他/108
.
第六講 於闐、龜茲、樓蘭、高昌寶藏的爭奪/112
一 “西域古物爭奪戰”的序幕/112
二 二十世紀初葉的西域考古調查/116
1. 斯文赫定的踏查/116
2. 斯坦因的三次中亞考古調查/118
3. 俄國考察隊/119
4. 德國吐魯番探險隊/120
5. 大榖探險隊/122
6. 法國伯希和探險隊/124
三 西域考古的學術收獲/125
1. 於闐/125
2. 龜茲、焉耆/126
3. 樓蘭、尼雅/126
4. 高昌/127
.
第七講 敦煌學對歐美東方學的貢獻/131
一 俄國/13l
二 英國/134
三 法國/136
四 德國/139
五 其他/140
.
第八講 中國和日本的敦煌學研究/147
一 中國/147
1. 京師大學堂的學者開創瞭中國的敦煌學/147
2. 二十至四十年代的貢獻/150
3. 五十年代到“文革”的成果/157
4. “文革”以後至今的熱潮/158
5. 總結/159
二 日本/160
1. 從初始到四十年代的研究/161
2. 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熱潮/161
3. 八十年代至今的成果/164
.
第九講 敦煌學與隋唐五代政治、經濟史研究/172
一 文書製度/172
二 官製與法製/176
三 兵製/179
四 均田、賦役製度/180
五 政治史/182
.
第十講 敦煌學與中古社會史研究/186
一 人口與傢庭/186
1. 人口/186
2. 傢庭/188
二 土族與基層社會/189
1. 士族/189
2. 社邑組織及其運營/190
三 佛教教團與僧尼生活/192
1. 佛教教團/192
2. 僧尼生活/193
四 敦煌文獻中的民俗資料/195
1. 節日/195
2. 衣食住行/196
3. 婚喪/197
4. 民間信仰/198
5. 娛樂/199
.
第十一講敦煌學與民族史和中外關係史研究/203
一 吐蕃史/203
二 吐蕃統治敦煌/205
三 禪宗人藏與漢藏文化交流/207
四 甘州迴鶻與西州迴鶻/209
五 於闐王國/210
六 粟特聚落/211
七 三夷教/213
八 求法僧的記錄/216
.
第十二講 敦煌佛教、道教文獻的價值/220
一 敦煌佛典概說/220
二 敦煌佛典的價值/222
1. 古寫本的校勘價值/223
2. 初期禪宗典籍和史料的發現/223
3. 古佚佛典對佛教史的價值/225
4. 疑僞經/227
三 敦煌的道教文獻/229
附 唐代西州的道教/230
.
第十三講 敦煌四部書抄本與中古學術史研究/235
一 經部/235
二 史部/237
三 子部/242
四 集部/244
.
第十四講 敦煌學與語言文學研究/248
一 漢語/248
1. 音韻/248
2. 文字與訓詁/249
二 鬍語/249
三 俗文學/251
1. 講經文/252
2. 變文/253
3. 因緣/255
4. 詞文/255
5. 話本/256
6. 故事賦/256
7. 俗賦/257
8. 麯子詞/257
9. 通俗詩/258
.
第十五講 敦煌學與科技史研究/261
一 天文學/261
二 數學/263
三 醫藥學/264
四 造紙和印刷術/266
.
第十六講 考古、藝術視角中的敦煌/270
一 石窟形製與藝術風貌/270
二 雕塑藝術/276
三 敦煌壁畫/283
1. 佛說法圖/283
2. 佛傳圖/284
3. 本生圖/285
4. 菩薩圖/286
5. 經變圖/287
6. 瑞像圖/292
四 石窟裝飾圖案/292
五 莫高窟以外的石窟群/295
.
第十七講 敦煌寫本學/302
一 紙張和形製/302
二 字體和年代/308
三 寫本的正背麵關係/310
.
第十八講 敦煌寫本的真僞辨彆/314
一 關於僞本的最新說法/314
二 敦煌寫本的真僞辨彆/317
1. 要明瞭清末民國的曆史和相關人物的事跡/317
2. 要弄清藏捲的來曆/319
3. 要弄清文書的格式/321
後論/325
參考文獻/328
後記/331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此书虽是讲义形教材,却不单重在知识的传授,方法论方面也很具启发性。关于本书特色,已有不少相关读后感可查,不再赘言。令人印象深刻得是,作者在行文过程中既注重吸收、展示相关学术信息,同时又穿插着自己的研究观点,大到“敦煌学是什么”的概论性阐述,细微到某某写本真...  

評分

数日粗略读过荣新江先生的这本《敦煌学十八讲》,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受。 这本书是荣先生在北大历史系讲敦煌学的一部讲义,浓缩了先生多年来敦煌学研究的成果和心得,既可以作为入门敦煌学的教材放在手边反复读,也可以随时翻阅以获得灵感。 敦煌学的内容实际上比较庞杂,是一...

評分

p26 吐蕃对敦煌的统治使得敦煌躲过了“会昌灭法”。 对各种材料的征引,呈现了研究功力。 p97 Roderick Whitfield的《The art of Central Asia,the Stein collection in the British Museum》 p225 敦煌的滑沙习俗。 p259 道教在佛教刺激下,强化思辨能力的努力。 p285 变...  

評分

数日粗略读过荣新江先生的这本《敦煌学十八讲》,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受。 这本书是荣先生在北大历史系讲敦煌学的一部讲义,浓缩了先生多年来敦煌学研究的成果和心得,既可以作为入门敦煌学的教材放在手边反复读,也可以随时翻阅以获得灵感。 敦煌学的内容实际上比较庞杂,是一...

評分

作为一个敦煌人,自愧不如那些研究敦煌学的学者,自高二开始心中充满了弘扬敦煌文化的远大目标,今年大一,走出了敦煌,发现万千新奇的东西都吸引着我,唯一不变的是每每看到敦煌两个字,心中就燃起不灭的星火,这个寒假读《敦煌学十八讲》,里面有很多不认识的名词或字,我就...  

用戶評價

评分

請注意,這是敦煌學十八講,不是敦煌十八講。

评分

標題容易令人誤會爲口水講義,實際上資料詳實體例嚴謹。直接叫『敦煌學』得瞭。。。

评分

作為敦煌學基礎讀物很贊,行文有謙遜之風 且無清奇陡峭之處 平易而豐厚

评分

對比其他同類著作,此書確實厲害,沒有聲聞過情。給人感覺,彆的概論是靠參考前人研究,此書是靠自己懂的內容、自己做的研究來寫。雖然內部也有厚薄之異,比如中古史、經濟史、民族關係史十分厚重,傳統四部書、傳統小學以及壁畫藝術領域相對薄一些,但這正是作者本人的研究功力的體現。作者2001年就寫齣這書瞭,太可怕瞭,同時期其他的概論書還充斥著一種文革剛結束、剛開始恢復元氣的古老感。

评分

6.23,北京-敦煌火車上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