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顿·勒胡(Gaston Leroux, 1868-1927),20世纪初期法国最杰出的推理小说作家,在法国有“永恒的记者”之称。勒胡毕业后在一家律师事务所做书记员,业余创作随笔和短篇小说。1890年开始投身报业,曾作为特派记者周游世界各地。1900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他的小说风格诡异,擅长以不可思议的内容与场景营造恐怖玄异的气氛,并且在恐怖中淋漓尽致地表达人性。他的著作《黄色房间之谜》被称誉为“不可模仿、不可超越的推理小说杰作”。
《歌剧魅影》的主人公是一个总习惯于坐在巴黎大歌剧院二层五号包厢的怪绅士。他天赋一副好歌喉,也是一个有知识、有灵性的作曲家,一名优秀的建筑师。由于先天畸形,他的容貌丑陋不堪,只能带着假面具,像幽灵一样生活在巴黎歌剧院幽暗的地下室里。不幸的身世造就了他扭曲的个性,使他不断地与人为敌,但是在内心深处却充满了悲伤。他爱上了美丽的女演员克里斯汀,不顾一切地将她劫持,最终酿成一场无可挽回的悲剧。整个故事情节延续了西洋文化故事原型中“美女与野兽”的类型,作者以超乎想象的恐怖感和艺术技巧,演绎出一段让人哀怜,凄婉浪漫的爱情传奇。
搜狐博客 > 水流云在 > 日志 > 喜欢看 2008-12-28 | 我的歌剧魅影 标签: 歌剧魅影 歌剧院的幽灵 克里斯汀 韦伯 最早接触《歌剧魅影》,是从莎拉布莱曼的歌开始。她的前夫天才韦伯写的歌首首动人心魄,尤其是《歌剧魅影》里的《The Phantom of the Opera》,高亢的男声...
评分 评分真是佩服音乐剧的改编。。。所以子爵的正确演法就应该是蠢蠢的刚步入恋爱时期的青年啊
评分作为小说(或者是纪实?)本身的话,艺术表现力只够两星,或者仁慈一点的话三星;但作为《歌剧魅影》的补充材料,可以给四星,还原了魅影Eric本人的性格和经历,使一个扑朔迷离的形象有了真实度和可信度。相比电影版,音乐剧里魅影的性格和黛也的心态更符合原著一点,电影版真的是霸道总裁和无脑少女的故事了。(原以为这本小说会是类似音乐剧的剧本那种形式,然而并不是)
评分爱情的千百种面目,谁也看不清。不过作者真懂得揪人心,先看了音乐剧所以主观上觉得改编更出彩一些,虽然改动比较大。可能因为舞台的局限性以及音乐所要表达的和原著有一点点偏离。原来书里一直是波斯人保护着埃里克,同样是他陪夏尼子爵找到了小克。埃里克的爱太偏执了,子爵又太自私,而小克也同样两个都爱两个都不爱,谁也说不清其中道理,才成了传奇。
评分曾经让我难以自拔的小说~~~~整整一个星期,我就被这个故事给吸引,分不清是幻是真,或许这便是一本书能对于一个人影响之大的最好的例证了
评分想找的是法国原版,没有改编过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