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second edition of Annette Lareau's Unequal Childhoods contains contains the classic analysis of how social class shapes parenting and revisits the original families a decade after the original study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social class in 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安妮特·拉鲁(Annette Lareau),加州大学社会学学士(1974),伯克利大学社会学硕士(1978),伯克利大学社会学博士(1984),1990-2005年为天普大学社会学教授,2005-2008年为马里兰大学社会学教授,2008年被聘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家庭教育、民族志方法、儿童,主要关注非裔美国人与欧裔美国人的日常生活研究。代表作为《不平等的童年》,此外还著有《家庭优势》(Home Advantage,2000,获美国社会学协会教育社会学分会Willard Waller奖)等。
几十年前,印度电影《流浪者》中的主人公拉兹给一代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曲折的命运也引发了人们的深入思考。今天,当围绕“富二代”“穷二代”的讨论日渐激烈、“蚁族”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时,我们是否依然需要追问:每一代人的命运可以通过奋斗得到提升和改变吗?如...
评分 评分 评分布迪厄说,研究个体使用何种策略保持或者改进自己及其子女的社会地位,这个很重要。。 作者 Annette Lareau前后十年断断续续采访了88个家庭,这书里着重描写了12个家庭。中产阶级家庭,工人阶级的,领救济的,黑人家庭,白人,混血的,离异的 她的观点并不复杂,考量的对象一...
Sample 1993 - 1994 USA
评分打卡
评分TA课的阅读。出过中译本了,赞。民族志死工夫。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子女培养的差异。中产阶级的子女培养模式是concerted cultivation, 父母鼓励讨论和争辩、深度介入子女的人生规划如选大学、大量替子女出头争取体制性机会。该模式下的子女显示出某些更适应高级工作的品质:语言表达、自我诉求;同时进入更好的人生规划。有意思的是这本书有个明显的民主社会的预设,在中国这种模式会有什么异同?理想的社会学入门读物。
评分跟完新版里第四部分的one decade update以后非常非常难过:想要为孩子们争取公共机构之中的权益,却频频受挫的working/poor parents;想要上大学,觉得如果自己能够再来一次一定会选择去一个better neighborhood的working/poor youth。十年前研究中暴露的社会问题依然延续甚至更加严重,Class mobility低得让人失望,他们的人生或多或少都成了父母的翻版。
评分so sad---so true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