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equal Childhoods

Unequal Childhood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Tantor Media
作者:Annette Lareau
出品人:
页数:0
译者:
出版时间:2011-11-14
价格:USD 34.99
装帧:Audio CD
isbn号码:9781452654713
丛书系列:
图书标签:
  • 社会学
  • Education
  • 教育社会学
  • 美国
  • Sociology
  • 家庭
  • 教育
  • 知识
  • 家庭研究
  • 社会不平等
  • 教育差异
  • 阶级差异
  • 童年经历
  • 身份认同
  • 社会结构
  • 文化资本
  • 代际流动
  • 性别角色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The second edition of Annette Lareau's Unequal Childhoods contains contains the classic analysis of how social class shapes parenting and revisits the original families a decade after the original study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social class in the transition to adulthood.

作者简介

安妮特·拉鲁(Annette Lareau),加州大学社会学学士(1974),伯克利大学社会学硕士(1978),伯克利大学社会学博士(1984),1990-2005年为天普大学社会学教授,2005-2008年为马里兰大学社会学教授,2008年被聘为宾夕法尼亚大学社会学教授。其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分层、家庭教育、民族志方法、儿童,主要关注非裔美国人与欧裔美国人的日常生活研究。代表作为《不平等的童年》,此外还著有《家庭优势》(Home Advantage,2000,获美国社会学协会教育社会学分会Willard Waller奖)等。

目录信息

读后感

评分

我们中国人特别推崇“读书改变命运”的说法,这里面有一种类似于“美国梦”的信念:在一个机会平等的社会里,任何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奋斗,抓住向上流动的机会,实现自我梦想。由于这在长久以来被视为理所当然,我们常常忘记了一点:这其实是某种特殊社会结构的产物,就像“人...  

评分

Every night and every morn some to misery are born. Every morn and every night Some are born to sweet delight. Some are born to sweet delight. Some are born to endless night. ----William Blake 我们所追求的人生道路,既不平等,也不能进行自由选择。 不同阶层不...  

评分

美国社会学家对12个美国不同阶层和种族的家庭进行跟踪观察和采访,无论作者如何想要平衡不同家庭的优劣,她仍然得出了,美国梦的实现,受限于出身阶层,这样的结论。 我从20岁左右接触社会学相关理论,也接收到不同人对我的影响(后知后觉),我开始理解和思考,多年来,自己和...  

评分

这本书主要讲了典型的中产阶级与工人在教养小孩方面的各类差异,通过对比分析了两类教养方式的优势和弊端,并没有给出孰劣结论。这样中立且客观的态度是很好,然而我很好奇的是为什么作者不干脆找一些处于富豪阶级家庭来做个三方对比?如此结果谱系的呈现应该会更加贴近实际情...  

评分

安妮特的研究是针对美国人,90年代中后期的美国家庭。 在书中,她发现,middle class的家庭对子女主要采用concerted cultivation的,而work class和poor family对子女主要采用accomplishment of natural growth的方式,然后结论说,这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 我非常明白安妮特对...  

用户评价

评分

Concerted cultivation vs. accomplishment of natural growth.最喜欢第二版回访的故事,质性研究的风险在于无论我们多理解被访的结构困境,我们毕竟是从批判的视角在研究他们,多半会产出无法取悦他们甚至惹恼他们的研究成果。For the better good.

评分

社会学intro课的书。确实是质性研究经典,上课结合bourdieu的cultutal capital讲的,确实很贴合Bourdieu理论,对于理解embodied cultural capital、阶级再生产颇有助益。但是,lareau在最重要的一环:学生和school institution的互动上,也就是说她的outcome variable中产阶级孩子在学校的entitledness其实没证据。然而这书也这么出了……

评分

This book identifies the largely invisible but powerful ways that parents’ social class impacts children’s life experiences. It shows, using in-depth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with middle-class (including members of the upper-middle-class), working-class, and poor families, that inequality permeates the fabric of the culture.

评分

跟完新版里第四部分的one decade update以后非常非常难过:想要为孩子们争取公共机构之中的权益,却频频受挫的working/poor parents;想要上大学,觉得如果自己能够再来一次一定会选择去一个better neighborhood的working/poor youth。十年前研究中暴露的社会问题依然延续甚至更加严重,Class mobility低得让人失望,他们的人生或多或少都成了父母的翻版。

评分

此书将上课外班列为有知识有收入的中产阶级教育方式,而将自由放养、大家庭教育列为蓝领工人、working class教育方式。我实在是太开眼了……让孩子根据自己个性自由发展的“素质教育”原来是美国穷人才干的?!美国人原来其实也这么推崇课外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