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第2版)编辑推荐:现在先概括这一剧作的经过历史于下:
初稿浮士德( Urfaust) 1768-1775年。
浮士德片断( Fragment) 1788-1790年。
浮士德悲剧第一部( Faust I) 1797-1808年。
浮士德悲剧第二部( Faust II)1825-1832年。
由此看来,"初稿浮士德"是歌德25岁时的作品;"浮士德片断"的发表在他40岁左右;"浮士德第一部"的完成在他50岁左右;而"浮士德第二部"则是在他75到82岁之间最后完稿的。
约翰·沃尔夫冈·歌德(1749-1832)是欧洲文艺复兴以来最后一位“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他一生著作等身,一部较完备的全集(如“苏菲版”)竟达一百四十三卷,《浮士德》则是他倾注毕生心血写成的、从头到尾共计一万二千一百一十行的一部宏篇巨著。从一七七三到一七七五年他动手写出了《浮士德片思》;一七九七年在席勒的鼓舞下重写《浮士德》。
很早以前看了这本书,略觉得晦涩和不理解。 后来工作了,自己生活了很久以后,再想起这本书。。。发现,人人都是浮士德。。 魔鬼为了获得浮士德的灵魂,为浮士德提供了所有他想要的,刺激的,甚至是无耻的经历。。 生活中的我们,面对着所有物质的精神的和其他的诱惑,谁敢...
评分浮士德」 1浮士德主要探索根本问题,即人类是否能够不断向前发展,人类的发展方向在哪里的问题。歌德认为人类可以不断发展,该主题贯穿浮士德始终,浮士德象征人类,代表人类的探索。 浮士德整体上回答了所有关于哲学的问题,如宇宙的形成、万物的起源、认识的性质、人生意义乃...
评分终于,这本厚厚的《浮世德》翻到了最后一页,和浮世德一起经历的这段路途,也终于随着浮世德的升天而到达了终点。读完全书,很是混沌,对于哲学及历史的不够熟悉使得原应有的享受荡然无存。理解不够,只能从浮世德的个人发展谈起。 浮世德永远是不安于现状的,对生活永远没有满...
评分这是本悲剧性的戏剧书,正如译者所说,此书不是读一两遍就能透彻理解的。除了内容上博大精深,更有形式上的错综复杂。这本书有其深层的寓意。这个故事表明,作者在十九世纪回答了有关人生理想和人类前途的重大问题,因此十分动人。[浮士德]绝不是一个讽刺世人为欢乐、财富、权...
评分时隔如此之久,终于理解浮士德。人对宇宙和真理的探索无穷无尽,锐意探索最终往往是徒劳。理性和知识的增加并不会让我们更幸福,求知奋进的过程却会让我们失去了本真世俗的快乐。人的精神归宿在于神性(das Unheimliche) ,让人得到心灵的安宁,把自己交给信仰,最终获得相对的...
刚发现自己标签写错啦,当年犹豫再三,挑的是这个版本~
评分未验证过的尊敬
评分《浮士德》曾经是我认定自己永远也不会去碰的那一类书,但到头来仍然是要补上这一课。我不敢说我读懂了这本书,也不敢做太多的评价,毕竟读得还是有些浮皮潦草。但读完还是想说,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自有它的理由。浮士德五个阶段的追求,我最爱读的是“爱情”与“古典美”,尤其是所谓“穿越”回到古希腊的一段,文字读来流光溢彩,美妙极了。至于浮士德所追求的所经历的,我想不是现在的我所能完全体悟到的。PS,翻译虽然有些太“中国化”但很有韵味,注释很好。再PS,“时间,请停一停,你真美丽!”
评分恩,终于读了。
评分《浮士德》曾经是我认定自己永远也不会去碰的那一类书,但到头来仍然是要补上这一课。我不敢说我读懂了这本书,也不敢做太多的评价,毕竟读得还是有些浮皮潦草。但读完还是想说,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自有它的理由。浮士德五个阶段的追求,我最爱读的是“爱情”与“古典美”,尤其是所谓“穿越”回到古希腊的一段,文字读来流光溢彩,美妙极了。至于浮士德所追求的所经历的,我想不是现在的我所能完全体悟到的。PS,翻译虽然有些太“中国化”但很有韵味,注释很好。再PS,“时间,请停一停,你真美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