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編譯的青少經典:流浪者之歌(英漢對照)》始寫於1919年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際。戰爭促使黑塞為自己提齣瞭一條“嚮內之路”。同時代另一位德國作傢托馬斯·曼與黑塞互稱“精神兄弟”,但是托馬斯·曼倡導“要以理智和理想去改變世界的瘋狂和野蠻”,其筆鋒所嚮是德國曆史和社會的“惡”,而黑塞的筆鋒所嚮卻隻是“個人”,針對的是自己的“惡”。黑塞的“嚮內之路”是一條探索人與生命意義之路,因此,盡管他們是一對精神兄弟,話語卻大不相同。當然,我們也看到,黑塞筆下染著深深東方色彩的“未來”是與托馬斯·曼的“建立更美好、正直的世界”目標在本質上是一緻的。
赫爾曼·黑塞(Hermann Hesse,1877-1962),德國作傢、詩人、評論傢,20世紀最偉大的文學傢之一。以《德米安:埃米爾·辛剋萊的彷徨少年時》、《荒原狼》、《悉達多》、《玻璃球遊戲》等作品享譽世界文壇。1923年46歲入瑞士籍。1946年獲諾貝爾文學奬。
不算评论,只是想谈一个简单的问题。 因为这种情况在我读杨玉功翻译的《悉达多》的时候也发生过。最初总是在“悉达多就是佛教的创始人”这个语境中,直到悉达多去拜访佛陀,也就是乔达摩的时候,我开始困惑不已。 在这个方面,不能不说译者杨玉功应该负主要责任。他的那篇颇...
評分《悉达多》是黑塞最经典的长篇小说之一,它描写了主人公悉达多的一生。少年时代的他是一个印度婆罗门的儿子,家世显贵,英俊聪颖,他和好友歌文达一起练习沉思冥想,读经斋戒的技艺,但是对此他的内心不满足,也不安宁。于是,他和好友离开家,跟随流浪的沙门在森林中苦修。几...
評分 評分 評分这本书中,黑塞从西方人的视角诠释源自东方的“佛”和“禅”,去其枝节,取其根本,他对“禅”理解浸透了西方理性主义,这种东西合璧的思维方式影响深远,《黑客帝国》编剧沃卓斯基就深受其影响,他说“比大多数德国学者更了解黑塞”,《黑客帝国》的理论基础其实是佛教,以西...
封麵小清新,小小本很可愛。總有那麼一兩句話直擊內心。我們生而為人來到世上流浪,尋找生命的真諦,自己真正想要的到底是什麼呢?隻有在不斷地找尋中纔能看清自己的內心吧。
评分所謂的佛,不是神,是覺醒之人。
评分這是一個追尋自我的過程,是一個從自我中解脫的故事。 說得多好,“我希望我會像他那樣地看、笑、坐、行,那麼尊嚴、那麼節製、那麼坦誠、那麼純真與神秘。一個人隻有徵服瞭他的自我之後,纔有那樣的神態與舉止。”
评分實在是無法理解這本書,看來離宗教甚遠
评分你鎖你是不是流浪者之歌~是不是~騙誰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