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劳工》是雨果流亡海岛期间创作的一部重要小说,主要描写了主人公吉利亚特对船主利蒂埃利的侄女戴吕施特深沉纯洁的爱,为抢救杜朗德的机器表现出的勇敢与才能,以及为了成全戴吕施特与埃伯纳兹尔·戈德莱神父的婚姻而作出的自我牺牲,表现了主人公与偏见、迷信及自然力的英勇斗争,塑造了一个集“约伯与普罗米修斯”于一身的海上劳工代表。
认识的一个对文学有着崇高理想和纯净追求的网名一直用的这个,他说读这本书曾让他夜不能寐。我看的是哪个版本已经记不得,对于此书的最深刻的记忆是,书前引用的雨果的话: “宗教、社会、自然,这就是人类的三种斗争这三种斗争同时也是人类的需要。在《巴黎圣母院》一书中,笔...
评分 评分高中时候看过,大约是1999年或者2000年看的,那时候我是理科生,喜欢书里面的男主人公,他那种对技术与爱的执着,让人感动。这么多年仍然记得有这么一本书曾经让我感动过。 书中讲述了男主人公对于一名富家小姐的爱慕,还有当时西方社会在黑暗宗教统治下对于科技的无知和扼杀,...
评分其实做摘抄时总有些力不从心,可我知道,至少一些具体情境的还原,才能让我及时的回忆出来当时涌上心头的万千话语。 海上劳工 罗玉君译本 摘抄 “宗教、社会、自然,使人类三大斗争的对象;这三种同...
评分相比人类的文明,爱情又算什么?相比坚定的信念,爱情又算什么?在雨果的这部小说里,爱情——这个被过分滥用与过分高估的词,只不过是烘托出人性伟大的对照物。 在这本书里,吉利亚特作为雨果心目中的古地中海文明的英雄出现,他代表着的是人性光辉的一面,象征着人类智慧...
其实我并不排斥20世纪那些更注重形式或者说“珠子”的小说,但对于喜欢故事性的读者来说古典叙事是永恒的,这种再次拿起以后依然留下的感动。虽然也留下了神化主人公的弊病,但福楼拜说的那根丝线,真的就从第一章“恶名”开始,直到最后个人的毁灭,贯穿其中的每一页。前几天方法论的课问到喜欢怎样的小说,其实就特别想说雨果的这部相对不知名的作品。在我看来20世纪的作品称得上是颠覆,但难以说是超越。
评分细节具有威慑人心的威严
评分女人像一只鸟!
评分吉里雅特让我想起里尔克在给克拉拉的《挽歌》中所写:你有的/很少……但你是的,很多。 或许这也是对他最好的注解
评分原来雨果这么啰里八嗦。20161013。很简单的故事,写了一本书。写礁石上挽留机器那些文字,精神可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