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年2月26日~1885年5月22日),法国浪漫主义作家,人道主义的代表人物,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代表作家,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
《悲惨世界(2011升级版•珍藏版)(套装上下册)》是雨果的重要长篇小说。主人公冉阿让为了养活姐姐的七个孩子偷了一片面包,被判苦役,19年后才获释。后来,他受福来主教感化,重新做人,改名马德兰,开设工厂,成了富翁,还当上市长。他受奄奄一息的女工芳汀的托付,领养她的私生女柯赛特。柯赛特长大后,在公园里遇上具有共和思想的年轻人马吕斯,两人一见钟情。这时爆发了一场共和党人的起义。冉阿让将在街垒战中受伤的马吕斯救出,成全了一对年轻人的婚姻,但自己却一度受到误解,抑郁成疾,最后在柯赛特和马吕斯的怀里与世长辞。
君主制,共和制,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宗教哲学,革命历史,城市建设,文明发展,儿童妇女,工资福利,自由,平等,人权,民主,法制,言论自由、新闻自由,全民教育、义务教育,宇宙,原子…… 所有这些雨果19世纪提出的主题,让我不止一次深慨西方不愧为现代世界的先进一方。...
评分纸质书籍永远无法替代的优势,可能就是拿在手上,会有一种实在的视觉或者触觉上的冲击。而像《悲惨世界》这样的名著,它的厚重势必会给人以震撼。当你怀着一种敬畏的心情去走进这部著作时,就会发现这种厚不仅仅停留在外表——对世间苦难的揭示、对人性深度的挖掘、对历史时代...
评分从描摹滑铁卢战役的篇章开始,这部小说开始了向杰作挺进的道路。 因为我曾经费尽心机地写“一页被篡改的历史”,又因为才力不及而草草收尾,所以一看到史诗般的战争描写,就会心折。但这样的篇章真得不多:这里是一处,《英雄志》里有一处,《帕尔马修道院》开头的那些篇章可...
评分□任晓雯 1815年10月初,法国南部小镇迪涅。一个光头长须、肩扛布袋、手提粗棍的异乡人,敲开了卞福汝主教的家门。这天他已走了十二法里路,沿途受尽辱骂与恐吓。阿尔卑斯山的夜风,刺过衣裤的破洞,从四面八方袭击他。他有一张黄色身份证(当时带有前科、案底的假释证明),...
评分是这一版!初中读的。我为在年少时读过他感到幸运。
评分雨果是文学的良心。
评分冉阿让的死让我觉得死后大概真的有天堂,一个殉难者,一个圣徒。08年读了第一遍,往后每隔几年还是会再拿出来看一看。
评分85万字,有一半夹杂了各种私货。下半部看得很赶很粗,有机会再补。
评分我会永远记住冉阿让,记住芳汀,记住警探沙威,记住割风先生,记住小珂赛特和马吕斯,不止是因为我花在他们身上的时间。“始为九头蛇,终成为天使。”冉阿让爱珂赛特,我们一生不就是在追求爱,在生活的黑暗褶皱里,爱过或曾经爱过,此生足矣。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