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克多·雨果(VictorHugo,1802—1885)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贯穿他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暴力、以爱制“恶”,其作品包括26卷诗歌、20卷小说、12卷剧本、21卷哲理论著,合计79卷之多,被人们称为“法兰西的莎士比亚”。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命运三部曲《巴黎圣母院》、《海上劳工》和《悲惨世界》,及《九三年》等。
本书是一部讴歌人类同自然捕斗的史诗。格恩西岛船主希埃里有一条视为生命的新式汽船,因手下歹徒捣鬼在海上遇难沉没,他的侄女黛吕舍特提出谁能救出汽船就以身相许。岛上正直勇敢的青年吉里雅特暗恋黛吕舍物已久,为了能得到她的爱情,孤身前往出事海域,历经千难万险,又在海底战胜了章鱼,终于凭着大智大勇,打捞出汽船上的机器。他怀着喜悦的心情回到岛上,却发现心中的恋人已另有所爱,只能将爱埋在心底,并帮助她和意中人喜结良缘,自己则坐在海中的礁石上,目送他俩乘船离骈,最后自己被上张的海朝渐淹没,了却一生。
有的爱情如此绝望,有的人心如此简单。 吉利亚特,沉默的吉利亚特,当他被海水淹没时,不知道是不是他真正解脱的时候呢。 这种爱情很像茨威格在《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描写的那样。 当最痴情的人遇到了最绝情的人,真是个悲剧。 喜欢这本书,个人觉得比巴黎圣母院更好。 ...
评分认识的一个对文学有着崇高理想和纯净追求的网名一直用的这个,他说读这本书曾让他夜不能寐。我看的是哪个版本已经记不得,对于此书的最深刻的记忆是,书前引用的雨果的话: “宗教、社会、自然,这就是人类的三种斗争这三种斗争同时也是人类的需要。在《巴黎圣母院》一书中,笔...
评分高中时候看过,大约是1999年或者2000年看的,那时候我是理科生,喜欢书里面的男主人公,他那种对技术与爱的执着,让人感动。这么多年仍然记得有这么一本书曾经让我感动过。 书中讲述了男主人公对于一名富家小姐的爱慕,还有当时西方社会在黑暗宗教统治下对于科技的无知和扼杀,...
评分“宗教、社会、自然,这就是人类的三种斗争。这三种斗争同时也是人类的三种需要。人必须有信仰,从而有了庙宇;人必须创造,从而有了城市;人必须生活,从而有了犁和船。但是,这三种答案中包含这三种战争。人生神秘的苦难便源自这三种战争。人类要面对迷信、偏见、和自然元素...
评分这部小说的前半部分,我读的很认真,后面浏览而过。雨果写小说有些太不厌其烦了,我看得都有些不耐烦了。时时处处在讲他对人和社会的看法。他的文笔和思想境界还是很高的,小说的立意也很深远,发人深省,但就是有些啰嗦。故事的主人公吉利亚特又是一个与冉阿让相似的人物。内...
第二遍 还是悲剧
评分名字翻译的真别扭,劳工这词不太合适
评分……时隔多年,我终于又领略到了雨果大神的威力。好久没看过这么虐的故事了掀桌!大神您太残忍了太残忍了太残忍了TAT
评分第二遍 还是悲剧
评分在漫长的两个月里,看不见的良心和天意都目击到,一方面是广阔的空间,波浪,风,闪电,流星,另一方面是一个人;一方面是海,另一方面是一个灵魂;一方面是无垠,另一方面是一个原子。双方进行了一场恶战。 这就是本书的故事。陈乐的译笔真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