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弥留之际

我弥留之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出版者:上海译文出版社
作者:[美] 威廉·福克纳
出品人:
页数:225
译者:李文俊
出版时间:2004-4-1
价格:19.00
装帧:平装
isbn号码:9787532733026
丛书系列:福克纳文集
图书标签:
  • 福克纳
  • 意识流
  • 小说
  • 美国文学
  • 威廉·福克纳
  • 外国文学
  • 美国
  • 我弥留之际
  • 弥留之际
  • 文学
  • 小说
  • 日本
  • 村上春树
  • 人性
  • 死亡
  • 情感
  • 哲思
  • 孤独
想要找书就要到 小美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具体描述

小说以一个女人—艾迪·本德伦为轴心。艾迪是小学教员出身的农妇,经过几十年生活的煎熬,终将撒手归西,小说便以此开篇。艾迪是本德伦家5个孩子的母亲,她要求丈夫安斯在她死后将她的尸体运到杰弗生与娘家人葬在一起。但是,仿佛老天有意捉弄,艾迪死时恰逢大雨倾盆,次子达尔与另一个儿子朱维尔(艾迪与一牧师的私生子)驾驶着全家唯一的运输工具——一辆破旧的马车离家挣钱在外。3天后,被大雨耽搁后终于归来的马车载着艾迪的尸体踏上了通往40英里外的杰弗生。但是,能去杰弗生的所有桥梁都己经被大水冲走,本德伦一家只好冒着危险涉水而过。结果,长子卡什为保护母亲的遗体而被压断了一条大腿,家里唯有的两头骡子溺死在水中。为使旅途继续进行,只好抵押了全家的耕作机、播种机,搭上卡什攒下用于买电唱机的8美元,并换掉了朱维尔利用夜间辛苦做工换来的视若生命一般宝贵的马,买了一对新的拉车骡子。炎热的夏天,在路上奔波了几天的尸体的臭味不仅招来一群群的秃鹜,而且,所经之处,行人侧目,乡邻咒骂,连警察也不得不出面干预。达尔,这个渴望母爱却一直被拒之门外的儿子,企图放火烧掉棺材,以结束这次荒诞的旅程,但目的没有达到,却烧掉了停放尸体的别人的仓房。历尽千辛万苦,经过“水”与“火”的灾难,本德伦一家终于埋葬了艾迪。之后,在朱维尔和杜威·德尔(本德伦家的女儿)的协助下,两个带枪的人将达尔抓了起来,送入了精神病院。而安斯则迅速地配上了假牙,找到了新欢—一个“鸭子模样”的女人。

作者简介

威廉·福克纳(Willian Faulkner l897~1962),美国小说家。出生于没落地主家庭,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加拿大空军中服役,战后曾在大学肄业一年,1925年后专门从事创作。他被西方文学界视作“现代的经典作家”。共写了19部长篇小说和70多篇短篇小说。其中绝大多数故事发生在虚构的约克纳帕塔法县,被称为“约克纳帕塔法世系”。这部世系主要写该县及杰弗逊镇不同社会阶层的若干家庭几代人的故事。时间从独立战争前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出场人物有600多人,其中主要人物在他的不同作品中交替出现,实为一部多卷体的美国南方社会变迁的历史。其最著名的作品有描写杰弗逊镇望族康普生家庭的没落及成员的精神状态和生活遭遇的《喧哗与骚动》(又译《声音与疯狂》1929);写安斯·本德仑偕儿子运送妻子灵柩回杰弗逊安葬途中经历种种磨难的《我弥留之际》(1930);写孤儿裘·克里斯默斯在宗教和种族偏见的播弄、虐待下悲惨死去的《八月之光》(1932);写一个有罪孽的庄园主塞德潘及其子女和庄园的毁灭性结局的《押沙龙,押沙龙!》(1936);写新兴资产阶级弗莱姆·斯诺普斯的冷酷无情及其必然结局的《斯诺普斯三部曲》(《村子》1940,《小镇》1957,《大宅》1959)等。

福克纳194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目录信息

1.目录
他们在苦熬(代序)
人物表
达尔
科拉
达尔
朱厄尔
达尔
科拉
杜威・德尔
塔尔
安斯
达尔
皮保迪
达尔
瓦达曼
杜威・德尔
瓦达曼
塔尔
达尔
卡什
瓦达曼
塔尔
达尔
卡什
瓦达曼
· · · · · · (收起)

读后感

评分

听闻福克纳的大名已久,这是第一次读他的小说。震撼,确实不一样,填充了我对文学认真的另一个空白。 难怪余华和莫言都说很受福克纳影响,他的小说确实和我们平常看到的不太一样。一些伟大的作品如《战争与和平》、《静静的顿河》、《悲惨世界》,都是凭其宏大的叙事反应了一...  

评分

福克纳写《我弥留之际》时,三十三岁,这部被外国评论家誉为福克纳最好的小说,分娩过程相当顺利,福克纳轻描淡写说:“那时我一天干十二小时的力气活儿,下班以后才能写作,只写了六个星期左右就写好了。”于是,与荷马《奥德赛》、乔伊斯《尤利西斯》、塞万提斯《堂吉诃德》相...  

评分

评分

有些书让你看一遍就明白了,比如《平凡的世界》。有些书有些乱,需要列一个表才能理顺,比如《百年孤独》。有些书,让你忍不住要写一下感想才能平静,比如这本《我弥留之际》。 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就说一下书名吧。弥留之际是人要死的时候,到没有死透中间这段时间。那么这...  

评分

看了福克纳的《我弥留之际》,一个感慨是人类真实的历史进程或许都是像书中这类乌合之众谱写的。人民委琐、狭隘、自私、各怀鬼胎、渎神、淫荡、懒惰,然而推动历史前进。而那些自称“伟光正”的东西,从来都不是历史的主角,他们只是历史的僭君罢了。 ps :福克纳的...  

用户评价

评分

POV大手,没想到打着“意识流”标签的诺奖作者写起东西来也这么接地气,跨越时间与空间,描绘了一副古往今来穷苦人民的共同生活画卷,永远的隐忍,永远的沉闷,永远用麻木的脸庞来掩盖阴郁,封闭世界中的封闭个体,最终导向无可规避的悲剧。这才是冰河暗涌,平静的面具下人丰富的内心极具层次。想起新闻报道里那些无声死去的老人们,他们把自杀看做帮助后代生存下去的最好手段,以及抑郁率最高的底层人民,还有因为可以外出做工而自杀率大幅度下降的农村妇女。我还是坚持,贫穷是原罪,也是现罪。PS:一字一字扣着读完的,近些年再没这么认真看过书了。古龙是不是有点儿学福克纳?

评分

不是我的菜!文中充满“我说”“他说”“她说”这样的字眼,难受死了!恨不能弄进doc文档里,查找,全部删除……阅读体验太差!没看出妙处在哪里。另外,看书名,我以为是自传,谁知是小说!

评分

除了荒诞不知道说什么

评分

POV大手,没想到打着“意识流”标签的诺奖作者写起东西来也这么接地气,跨越时间与空间,描绘了一副古往今来穷苦人民的共同生活画卷,永远的隐忍,永远的沉闷,永远用麻木的脸庞来掩盖阴郁,封闭世界中的封闭个体,最终导向无可规避的悲剧。这才是冰河暗涌,平静的面具下人丰富的内心极具层次。想起新闻报道里那些无声死去的老人们,他们把自杀看做帮助后代生存下去的最好手段,以及抑郁率最高的底层人民,还有因为可以外出做工而自杀率大幅度下降的农村妇女。我还是坚持,贫穷是原罪,也是现罪。PS:一字一字扣着读完的,近些年再没这么认真看过书了。古龙是不是有点儿学福克纳?

评分

我正式成为福克纳的粉丝了。单单从叙述的角度上看,他的那种错落有致的美感真是天杀的(虽然在绚烂程度上不能和沃尔夫比),但对句子的架构和节奏,明明简洁却又充满明丽色泽。而这一本,在人物刻画方面,比充满野心的喧哗与骚动要成功许多——朱厄尔的形象现在依然历历在目,视角的常人化让读者更容易亲近视角观看每一个活动的肖像,感受每一丝误解,愤怒,丑恶,感受每一个平凡人的忍耐和前进,感受这种盲目的,然后和命运搏斗被它指引践行道路。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