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德恩里科(Peter d'Errico)
马萨诸塞大学荣誉退休教授。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1968—2002年任教于马萨诸塞大学阿默斯特学院,教授法律研究课程。
邓子滨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北京大学法学博士。
《法的门前》是美国经典法理学教材《法律之门》的作者之一彼得•德恩里科与原书中文译者邓子滨,专为中国读者合作改编而成。原书在美国畅销30多年,历经8版,被誉为英美法的微型百科全书。《法的门前》既汲取了原书的精华,又特别为中国读者考虑,删繁就简,精心筛选和编撰了适合中国读者的素材和内容,尤其适合法学院的学生以及希望了解和思考美国司法模式的读者作为基础读物。
海报:
法的基石是什么?我认为不是别的,而是怀疑。 书中提到过该如何分配正义,但我想说,正义似乎是不能被分配分割的。有一点点的非正义的判断,这个判断就不能视为正义。同时,所有的正义,在我看来都是相对的。《正义论》中反复强调人在践行正义的时候,总是要受着“无知之幕”的...
评分一个人用了一生在法的门前等待,可是法的门却从未让他踏进。出于对法律的好奇,近期看了颇多关于法律的书籍,法似乎愈见明了。 法的诞生源于矛盾,生而为人,群居动物,人生漫漫,总免不了与邻人产生纠纷,原始的纠纷大多以说理、怒骂乃至拳脚刀剑决斗来解决,但这样的...
评分一个人用了一生在法的门前等待,可是法的门却从未让他踏进。出于对法律的好奇,近期看了颇多关于法律的书籍,法似乎愈见明了。 法的诞生源于矛盾,生而为人,群居动物,人生漫漫,总免不了与邻人产生纠纷,原始的纠纷大多以说理、怒骂乃至拳脚刀剑决斗来解决,但这样的...
评分◆ 第1章 序言 >> 英美法的传统热情,不在于定义,而在于先例。遵循先例是英美法的精髓和骄傲,没有遵循就没有法治;而突破先例则是英美法的必然和无奈,没有突破就没有生机。 >> 在美国,的确有人大声疾呼:身份证迫使你在行使诸多宪法权利之前,不得不向政府证明...
评分法的基石是什么?我认为不是别的,而是怀疑。 书中提到过该如何分配正义,但我想说,正义似乎是不能被分配分割的。有一点点的非正义的判断,这个判断就不能视为正义。同时,所有的正义,在我看来都是相对的。《正义论》中反复强调人在践行正义的时候,总是要受着“无知之幕”的...
思郁:法律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它力图还原某种真相,并在此真相之中求得公正之实现。道德的缺陷,需要法律的填充;法律的缺席,需要道德的弥补。道德和法律虽然不同,但是却无法绝对分离。道德涉及个体,法律关乎公众,从个体到公众之间的转变,也是从习俗到法律之间的跨越。
评分只有将那些以法的名义实现的恶与法所能产生的善相比较,仔细权衡善恶,你才会知道我们是不是正确。当一种权力关系充分内化为无权者的心理时,有权者的权力便达到了极致。我对法依然知之甚少,这本书让我获益的是犀利严谨的思辨和分析。第一次看这样的书,斟词琢句的语言风格给我很深的印象。
评分无聊,尤其是关于测谎仪那篇简直傻得不可救药
评分关于美国法律理念的基础读物,让我这样的法律门外汉建立起对美国法律初步的认识框架。虽然讲述的是枯燥的法理,但大量出自西方经典文学、社科作品的引文和生动流畅的文笔让本书充满了可读性。对“法的实施”、“警察”、“利益”、“陪审团”和“网络立法”这几章的内容印象最为深刻,值得再读。
评分比起「华夏版」,「北大版」精简不少。作为一本法哲学入门书,作者对「法律是什么」执着不屑的质问让我钦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