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十論

香港文化十論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2025

出版者:浙江大學齣版社
作者:也斯
出品人:啓真館
頁數:254
译者:
出版時間:2012-7
價格:36.00元
裝幀:
isbn號碼:9787308095914
叢書系列:也斯作品
圖書標籤:
  • 香港
  • 也斯
  • 文化
  • 文化研究
  • 香港文化
  • 城市
  • 香港文學
  • 隨筆
  • 香港文化
  • 文化研究
  • 社會變遷
  • 曆史視角
  • 本土認同
  • 城市生活
  • 傳統與現代
  • 思想論集
  • 學術著作
  • 文化批評
想要找書就要到 小美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具體描述

《香港文化十論》屬於文化評論類。通過文學、電影、視覺藝術、戲劇與流行文化等例證去探討香港在中西文化衝擊、嚴肅與商業文化交匯下所建立的獨特文化身分。是對香港文化的一次多角度、全方位的批評。

著者簡介

也斯,本名梁秉鈞,香港著名詩人、散文傢。生於廣東新會,在香港長大,美國加州大學比較文學博士,曾任教於香港大學比較文學係,現為香港嶺南大學中文係教授。20世紀70年代初開始創作,譯介法國、拉丁美洲及美國地下文學,撰寫評論,任文藝刊物編輯,與友人創辦雜誌,推動香港文藝創作發展。代錶作有:詩集《半途──梁秉鈞詩選》(第四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奬作品)、《雷聲與蟬鳴》、《遊離的詩》,散文集《神話午餐》、《街巷人物》、《在柏林走路》,小說集《剪紙》、《島和大陸》、《布拉格的明信片》(第一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奬作品)、《記憶的城市•虛構的城市》、《後殖民食物與愛情》(第十一屆香港中文文學雙年奬作品)等,其中多部作品被翻譯成英、法、德、日等多種語言。

圖書目錄

第一章 香港的故事:為什麼這麼難說?
小城無故事? ——從《阿飛正傳》說起
兩種故事
陳令智的形象
中國內地藝術傢的世紀末香港圖式
西方藝術傢為港訂造的激光帆船
繼續試說故事
第二章 都市文化香港文學文化評論
香港的都市形象:都市文化的認同與距離
都市文學:遷移的界綫、混雜的身份
香港的都市文化:商業與藝術之間
香港文化評論的空間
後殖民論述抑或後現代論述?
第三章 從五本小說選看50 年代的香港文學
50年代香港文學的復雜文化背景
六七十年代以來的本土文化——對高峰現代主義的延續、反叛與轉化
90 年代更勝50 年代?——新批評」的文本細讀與曆史的文本互涉
第四章 如何閱讀香港電影裏的都市空間?
後現代的景觀?
人與空間裏的關係
香港電影裏的都市空間
第五章 文化身份的探索:東西視藝
西方媒介的意義
物料處理與文字解說的關係
我們是/ 不是比利時?
混雜的並置?低調的角度?
第六章 在雅俗之間思考香港的文化身份——以攝影為例談通俗文化與藝術的關係雅俗文化再思考
迴環再造中國內地和香港的影像
以詩與解說開展文化空間
第七章 公眾空間中的個人論說——談香港專欄的局限與可能
專欄的限製與自由迴顧年代《快報》的例子
80 年代專欄與新感情
「公眾空間」中的專欄
第八章 雅俗文化之間的文化評論
文化評論的場域:學院抑或流行文化?
展覽的形式作為文化評論
電影作為文化評論——90 年代香港電影對傳媒的反省
第九章 懷舊電影潮流的曆史與性彆附錄
後現代主義:「抄襲」與「原創性」
懷舊電影的討論
《胭脂扣》: 跟曆史打個照麵
《阿飛正傳》對懷舊的指涉
徐剋電影的古今拼湊與性彆倒置
《鹿鼎記》並非無厘頭
第十章 民族電影與香港文化身份——從《霸王彆姬》、《棋王》、《阮玲玉》看文化定位
《霸王彆姬》: 重述國傢寓言
《棋王》: 香港導演也難以界定香港文化身份
《阮玲玉》: 與民族文化的對話, 文化身份的追尋

附錄
初版後記
為什麼要談香港文化《香港文化十論》後記
香港文化及文學:中文書目選要
· · · · · · (收起)

讀後感

評分

《香港文化十论》,也斯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建筑、摄影、小说、专栏、电影,其实都不熟悉。因此,看得也就迷糊。一是背景不明,二是题裁不适。除了个别信息点外,此书毫无印象。

評分

我对北京感情很深,那四年的酝酿所含有的醇厚却全在上海日子里才感受到,可是每当我想一下如果我再回到北京的情景,我又感到也许我并没有像我所想的那样热切,能在过了深夜12点找小毛出去散步是很大的诱惑,如果工作在北京能和王晨璐租在一起也是极感开心的想象。在一本内容毫...  

評分

《香港文化十论》,也斯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建筑、摄影、小说、专栏、电影,其实都不熟悉。因此,看得也就迷糊。一是背景不明,二是题裁不适。除了个别信息点外,此书毫无印象。

評分

《香港文化十论》,也斯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建筑、摄影、小说、专栏、电影,其实都不熟悉。因此,看得也就迷糊。一是背景不明,二是题裁不适。除了个别信息点外,此书毫无印象。

評分

《香港文化十论》,也斯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第1版。 建筑、摄影、小说、专栏、电影,其实都不熟悉。因此,看得也就迷糊。一是背景不明,二是题裁不适。除了个别信息点外,此书毫无印象。

用戶評價

评分

十論之名卻毫無結構

评分

雖然這本書明顯不是著意經營的專著,拼圖痕跡非常明顯,不過也斯先生對香港文化問題的思考還是很值得一看。文學專業齣身緣故使他更方便從文學角度切入討論,本書各章多是脫胎自文藝評論或影評也就不難理解瞭。他主張破除以簡單化思維草率談論本質上非常復雜的香港文化現象以及港人文化心理的習慣。感覺前三章是最有代錶性,內容也最需要花時間揣摩的。

评分

讀到作者說香港匯豐銀行大樓是後現代主義建築我就………………Norman Foster哭暈瞭

评分

也斯在後記裏說,書中不少文章都是和聽課者互相交流、相互啓發後寫成的,可成書後還是有很多不同的聲音,太深或者太淺,不夠學院或者理論至上……這種融閤瞭具體案例與理論分析的既不深亦不淺的體製是否也是呼應香港文化的結果?雖然在一些具體節目上有分歧,如“專欄的公共空間”,還是很喜歡。

评分

文化研究遭受的誤解與白眼簡直百花齊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quotespace.org All Rights Reserved. 小美書屋 版权所有